更新时间:08-29 上传会员:碧小池
分类:文学论文 论文字数:11306 需要金币:500个
摘要:寓居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走乡土,进入城市的一批现代文人的生存状态。这种状态反映了现代文人独特的生活轨迹以及精神转型。在乡土社会与城市文明之间,寓居文人以新文化精神为感召,面对着城市高墙建构的隔离空间。本文从寓所空间入手分析城市、革命与文艺相关联的典型文本,照见特殊的历史境况下的运动与幽居、想象与隔离、放逐与追寻,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现代文人独特的精神转型历程。
关键词 寓所,幽居,革命,城市
绪 论
对于中国现代文人及其创作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关系,学界已有多位学者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学者李欧梵的著作《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中将现代都市上海置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地标性地位,从对上海的汽车、洋房、舞厅、雪茄等等现代物质象征的角度切入,跳脱出文本的局限与过去文学史注重精神梳理的倾向,注重文本与其形成的物质外壳之间的联结。这部著作中,李欧梵重视以城市的角度对上海的分析,认为上海是当时现代都市的唯一者,他不满于先前乡村研究范式下对于城市的偏见,因而寻求重画文化视野下上海的现代性。
另外,社会学学者费孝通先生在论著《乡土中国》一书中对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做了详尽的研究。应当认识到,现代文学中的寓居文人走出乡土的大院,走进城市,因而其精神轨迹与乡土中国固有的精神结构有直接的联系。从文学的角度,将这部著作中对于乡土中国的结构分析与《上海摩登》中的新兴城市文化加以对比。恰好可以看见寓居文人精神结构的双重性,从中引申更为复杂的二元冲突,正是将这一时期寓居文人精神流变具体化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