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3-03 上传会员:菲菲小宝贝
分类:人文社会 论文字数:12004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近年来,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得到迅速发展,最明显体现在公共事务的解决上。但由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本身的草根性、多级裂变性,以及网络内容传播的碎片化和商家、媒体、网民等网络用户参与者的某些不恰当舆论传播行为,新媒体的传播致使事件信息丢失其原有的真相,观众对新闻问题的关注转移和偏离,从而导致其曲解和信息丢失。甚至会因为网民的偏激反应和群体极化行为,造成网络暴力、淹没新闻事实、阻碍社会共识的达成。通过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反转现象相关背景及理论意义、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反转的动因及驱动机制,梳理分析“罗一笑”案例,了解到舆情反转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虚拟环境的机制、社会责任感缺失以及传播者主体需求所致,而其舆情在反转过程中实际上是由于专业的力量、道德以及法治三层维度的力量驱动所致。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的监督舆情反转现象的关键是加大力度对公信力的建设,促进媒体的整合与互动,规范媒体的自律性。最后强化法律以规范自媒体空间。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网络舆情;反转机制;动因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 言-1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2
(一)新媒体-2
1.新媒体的概念-2
2.新媒体的特征-2
3.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3
(二)舆情反转-3
1.舆情反转的概念-4
2.网络舆情反转的构成要素-4
二、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反转成因及驱动机制-5
(一)网络舆情反转成因-5
1.受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5
2.新闻的生产模式-5
3.“标签”“话题”影响受众态度-5
4.拟态环境现象造成受众“茧房化”-6
(二)网络舆情反转驱动机制-6
1.专业主义力量驱动机制-6
2.道德力量驱动机制-7
3.法治力量驱动机制-8
三、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案例分析——以“罗一笑事件”为例-9
(一)“罗一笑”事件梳理-9
1.事件概述-9
2.事件时间线-9
(二)“罗一笑事件”舆情反转分析-10
1.舆情潜伏期:话题引爆、众多参与-10
2.舆情发作期:舆论态度集中、产生舆情事件-10
3.舆情蔓延期:冲突信息出现、舆论反转-10
4.舆情痊愈期:热度快速下降、话题消退-11
四、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反转的应对策略-12
(一)强化公信力建设-12
(二)推进媒介意见整合与互动-12
(三)规范媒介自我自律性建设-13
1.提高新媒体人的职业素养-13
2.规范媒体的运营与管理-13
(四)强化法律以规范自媒体空间-13
结 论-14
注 释-15
参考文献-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