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3-03 上传会员:菲菲小宝贝
分类:人文社会 论文字数:13124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近几年来,新媒体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体,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具有传播主体大众化、虚拟空间中信息传播的监管缺位、信息传播娱乐化等新特点。这些新特点带来了侵犯公民隐私的新形式,如人肉搜索、视频传播以及微信、微博信息传播的隐私侵权。这些新形式带来了新媒体环境下的隐私侵害具有匿名性、商业性以及侵权发生几率更高伤害更大的侵权新特点。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侵犯公民隐私的原因有把关人意识缺失、信息发布者媒介素养参差不齐、信息消费现象增多等,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三方面措施来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公民隐私的保护。其一,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媒介知识以及道德素养,同时要加强自身的技术防护;其二 ,健全法律制度,完善公民隐私保护法律制度、完善信息经济的制度规范;其三 ,提高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意识,需要软件运营商加强技术投入,网络服务提供者加强把关。总之,新媒体环境下公民隐私保护需要各个方面的综合应对。
关键词:新媒体;隐私权;隐私保护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 言-1
一、新媒体环境下公民隐私的概述-2
(一)隐私与隐私权-2
1. 隐私及隐私权概念-2
2.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的隐私及隐私权-2
(二)新媒体环境的新特点对公民隐私的冲击-3
1. 信息传播主体大众化提高了隐私泄露的风险-3
2. 虚拟空间中信息传播的监管缺位使公民的隐私权缺乏保障-3
3. 信息传播娱乐化刺激公民对隐私信息的消费-4
二、新媒体环境下侵害公民隐私的形式和特点-5
(一)新媒体环境下侵害公民隐私的形式-5
1. 人肉搜索-5
2. 视频传播中的隐私侵权-5
3. 微信、微博信息传播中隐私侵权-6
(二)新媒体环境下侵害公民隐私的特点-7
1. 新媒体环境下的隐私侵害具有匿名性-7
2. 新媒体环境下的隐私侵害具有商业性-7
3. 新媒体环境下的隐私侵害的几率更高、伤害更大-7
三、新媒体环境下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成因分析-9
(一)把关人意识缺失-9
(二)信息发布者媒介素养参差不齐-9
(三)信息消费现象增多-10
四、新媒体环境下公民隐私保护的措施-11
(一)提高公众媒介素养-11
(二)健全法律制度-12
1. 公民隐私保护法律的完善-12
2. 完善信息经济的制度规范-12
(三)提高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意识-12
1. 软件运营商加强技术投入-12
2. 网络服务提供者加强把关-13
结 论-14
注 释-15
参 考 文 献-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