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02-14 来源:网络
课题研究现状:
言语行为理论是第一个完整的语用学理论,该理论由英国牛津大学哲学教授奥斯汀首次提出。其中,拒绝言语行为作为人们相互交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最为关注的言语行为之一。“拒绝”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敏感的言语行为,与主张建立、维持礼让的社会目标相反,本质上是不礼貌的,是一种威胁请求者正面子的面子威胁行为。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由于其价值观、世界观、民族性格、历史、地理环境等条件的差异,对“拒绝”这一言语行为有着不同的社会规范或语用规则,有的甚至相去甚远,故二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者掌握这种言语行为比较难。
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拒绝语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他们从拒绝语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分析并讨论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国外对拒绝语的研究主要有Beebe(1989,1990)、森山卓郎(1990)等。Beebe认为,拒绝是通过一套数量相当有限的间接与直接“语义公式”(semantic formulas)来完成的,具体的每个拒绝则是按照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地位和权力关系, 对所有这些“语义公式”所作出的不同选择。他们由此对“语义公式”的顺序、出现频率及其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他们将拒绝语分为直接与间接两大类,直接拒绝语中包括“施为型陈述”、“非施为型陈述”两种语义公式,而间接拒绝语则分为诸如“回避”、“愿望”、“表达遗憾”等11种语义公式。森山卓郎则将日语中的“拒绝”策略分类为直言不讳型、谎言型、延期型及搪塞型,此外还设定了6种语境,并对各种策略的具体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国内也进行了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马月兰(2000)、王爱华(2001)。马月兰根据首要言语行为与次要言语行为对拒绝语的策略进行分类并进行了问卷调查。而王爱华则参照Blum-Kulka及Wood&Kroger所提供的分析言语行为的三个层面——“中心言语行为”、“辅助言语行为”和“修饰语”,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分析拒绝语的策略。
通过对国内外语言学专著中的相关章节、学术期刊相关论文及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的不完全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拒绝语是语用学、修辞学、社会语言学、二语习得等许多领域所共同关注的课题。
课题研究目的: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离不开拒绝语的使用。在跨文化交际中,拒绝语更是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以中外语言学家对拒绝语的研究成果为依据,比较分析了英汉拒绝语在使用方面的异同,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使对英汉拒绝语的差异的分析更加系统化,使语言学习者更加清晰、系统地学习拒绝语,也使外语学习者更多的了解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