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02-14 来源:网络
课题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因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与矛盾也引起了人们深思。时间观作为非言语交际中重要的一环,对文化交际的影响不容小觑。在日常生活、商务交流中,不同的时间观也给人们的交流交往带来了一些阻碍。
Edward T Hall在《The Silent Language》一书中将人类的认知时间系统分为显形时间系统、技术性时间系统和隐形时间系统,此外他还提出了一元时间文化与多元时间文化,他指出美国文化是典型的一元时间文化。刘雯棋(2009)提到中国人采用的时间是趋于多元制的
Lawrence T. White对300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大学生进行了实验,得出结果美国学生倾向于将时间划分为每5分钟一个阶段,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守时对于美国人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Mark Aguiar; Erik Hurst(2009)总结了学者对于美国人在过去的400年里对时间分配的研究,尤其是闲暇时间方面,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美国人从1985年开始闲暇时间越来越长,在过去的40年里大部分美国人的闲暇时间得到了稳定的增长,每周大约有3.5到5个小时.
Edward T Hall在其著作《单项计时制与多项计时制》中,提出了这两种计时制。他指出单项计时制指在一段时间内就完成一件事情,强调效率;而多项计时制则强调一段时间类可以安排很多事情,强调时间的灵活性。李康(2012)提出一般来说中国属于多项时间计时制,而美国属于单项时间计时制。
贾玉新(1997)从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研究了两国的时间观。他指出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属于过去时间取向、圆式时间以及多项时间;西方因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属于未来时间取向、线式时间、单项时间。林大津在其《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英美人交往指南》一书中指出“中国人的办事风格由多元时间制向一元时间制加速转变中”。
李康(2011)回顾了英语界关于文化时间观的研究成果,提出加强文化时间观研究的理论建构、系统深入地开展各项文化时间观的专题研究及推动文化时间观的应用研究。
宁慧(2012)从称呼、对老年人的态度、时间的计算及其它社会活动等方面,对比研究了中美两国的时间观,及导致观念不同的因素。文章从日常生活出发,但缺少必要的理论框架,使得行文看上去没有那么流利,缺少层次感。
吴泽琼(2004)从3个角度系统介绍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念与文化,从中美对线性与循环性时间观的倾向,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态度,对一元与多元时间模式的取向,对时间这一“无声的语言”进行了解,达到引导交际,减少文化差异的目的。
张朝政(2003)具体分析了时间观中的时间顺序与话语方式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以及中西时间价值的异同。他指出交际时中国人倾向于委婉的说话方式,个人观点会放到最后;西方人则习惯简单直接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习惯于在一开始进行交流时就说明自己的观点。绝大部分中国人在时间的使用上比西方人慷慨,喜观粗放式的使用时间。文章缺乏具体的例子,读者难以得到切身体会。
课题研究目的:
中美时间观的差异导致中美文化交流中会出现很多障碍。该论文以过去、未来时间取向、线性和循环时间观念、一元与多元时间模式这三个方面为理论框架,对中美两国人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时间观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挖掘造成时间观差异的历史背景、宗教文化、社会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原因。了解他国时间观能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