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1-16 上传会员:蔡文姬没有文
分类:幼儿教育 论文字数:40277 需要金币:3000个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不仅仅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这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在满足孩子身体发展需要的同时,还应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的观念相契合,且积极的情绪情感与共情能力之间的独特价值也越来越受广大家长和老师的关注。
本研究从幼儿为出发点,围绕幼儿的共情能力运用问卷调查法向5位幼儿教师和3所幼儿园的大班家长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的情况选取男女各四名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综合考查目前5~6岁幼儿共情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路径。据调查结果发现:
1.从幼儿角度来看:
(1)5~6岁幼儿共情能力总体发展较好,但幼儿对共情的能力行为的稳定性有待提高;
(2)5~6岁幼儿的共情能力在“去自我中心化”方面有待加强;
(3)在5~6岁幼儿中,共情能力较弱的情况下,男幼儿比女幼儿更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4)5~6岁幼儿共情能力在男幼儿的培养中,发散性思维有待加强;
(5)5~6岁幼儿共情能力在幼儿的自我认同方面发展较好;
(6)5~6岁幼儿共情能力在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方面发展稳定。
2.从教师角度来看:
(1)大多数教师对幼儿共情能力的了解不是很深入,过于表面化或片面化;
(2)大多数教师都会在共情教育方面运用到说教的方法,对如何有效的进行共情能力的培养有所困惑;
(3)幼儿教师对幼儿表现出共情能力的回应过于单一,无创造性。幼儿教师对5~6岁幼儿出现共情能力的反馈方式有待加强。
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培养路径:
1.增加观察、记录与分析,培养5~6岁幼儿共情能力的稳定性;
2.5~6岁幼儿的共情能力在“去自我中心化”方面有待加强;
3.在5~6岁幼儿中,培养男幼儿减少因共情能力弱出现的攻击性行为;
4.5~6岁幼儿的共情能力在男幼儿的培养中,发散性思维有待加强;
5.减少说教式的教育过程,尊重、体会、感受幼儿共情能力表达的需要;
6.幼儿教师自身应学习研究和践行有关共情能力及其教学的理念;
7.幼儿园应着力增加与家庭、社区间的教育活动及研讨。
关键词:共情能力;现状分析;培养路径
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导言-10
(一)研究缘起-10
(二)核心概念界定-10
1.共情-10
2.共情能力-12
(三)研究意义-12
1.理论意义-12
2.实践意义-13
3.个人意义-13
二、 文献综述-13
(一)共情的相关研究-13
1.共情理论的相关研究-13
2.共情的测量工具-13
3.共情的研究方法-14
(二)幼儿共情能力的相关研究-15
1.幼儿共情能力的重要性-15
2.幼儿共情能力的发展水平-18
3.幼儿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19
4.促进幼儿共情能力的对策建议-22
(三) 研究小结-25
三、 研究设计-26
(一)研究思路-26
(二)研究方法-26
1.文献法-26
2.问卷法-27
3.个案法-27
4.访谈法-27
四、 研究结果-27
(一) 5~6岁幼儿共情能力现状-27
1.研究对象-28
2.5~6共情能力的总体情况-29
3.不同性别5~6岁幼儿的共情能力现状-29
4.是否独生子女5~6岁幼儿的共情能力现状-30
5.不同学历5~6岁幼儿家长的调查-30
6.不同年龄5~6岁幼儿的共情能力现状-31
7.小结-31
(二)5~6岁幼儿共情能力的案例分析-31
1.案例内容-32
2.小结-42
(三)5~6岁幼儿共情能力的教师访谈-44
1. 教师访谈内容-44
2. 小结-48
五、研究讨论-50
(一)幼儿方面-50
(二)幼儿教师方面-51
(三)幼儿园、社区、家庭方面-52
六、5~6岁幼儿共情能力的培养路径-52
(一)增加观察、记录与分析,培养5~6岁幼儿共情能力的稳定性-53
(二)5~6岁幼儿共情能力在“去自我中心化”方面有待加强-53
(三)在5~6岁幼儿中,培养男幼儿减少因共情能力弱出现的攻击性行为-54
(四)5~6岁幼儿的共情能力在男幼儿的培养中,发散性思维有待加强-54
(五)减少说教式的教育过程,尊重、体会、感受幼儿共情能力表达的需要-55
(六)幼儿教师自身应学习研究和践行有关共情能力及其教学的理念-56
(七)幼儿园应着力增加与家庭、社区间的教育活动及研讨-56
七、结论与不足-57
(一)结论-57
(二)不足与展望-57
参考文献-59
附录-62
致谢-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