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2-03 上传会员:三只小羊
分类:外国语学院 论文字数:10910 需要金币:2000个
摘要:现代汉语中,“是……的”句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句式。目前,语言学界对“是……的”句的本体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句法和语义两方面。但由于该句式结构灵活多变、语义丰富,一直以来都是留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根据语料库数据显示,留学生使用“是……的”句式时出现的偏误共有2531条,是句型错误中数量最多的。将这些语料进行归类分析,得出了遗漏、错序、误加和误代四类偏误,其中遗漏偏误是数量最多、占比最大的。而后分析得出这些偏误的产生是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部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客观原因包括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过度泛化、口语和书面语区分不明等方面,主观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方面的欠缺以及学习者自身回避策略的影响。最后,从教师和学习者的角度提出了教学建议。
关键词:“是……的”句式;偏误类型;偏误原因;教学建议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 言-1
(一)选题缘由-1
(二)理论基础-1
(三)研究综述-1
(四)语料来源-2
一、“是……的”句式概述-4
(一)“是……的”句式(一)-4
(二)“是……的”句式(二)-4
二、基于语料库的“是……的”句式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5
(一)偏误类型-5
1.遗漏偏误-5
2.错序偏误-7
3.误加偏误-8
4.误代偏误-9
5.小结-9
(二)产生偏误的原因分析-10
1.客观原因-10
2.主观原因-11
3.小结-11
三、教学对策及建议-12
(一)教师方面-12
1.加强本体研究-12
2.采取对比教学方式-12
3.注重情景教学-12
4.灵活多变,注重归纳总结-12
5.开展有针对性教学-12
(二)学习者方面-13
1.采取恰当的学习方法-13
2.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应用-13
3.区分口语和书面语-13
结 论-14
参考文献-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