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2-03 上传会员:三只小羊
分类:外国语学院 论文字数:13991 需要金币:2000个
摘要:不同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不同的。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基本上处于萌芽状态。上古时期,民族共同语和地域方言的关系就已经产生了。从夏朝以来,部落联盟共同语言就已经产生,经过各朝各代不断发展。中古时期从西晋到隋朝的发展变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北方地区的共通的语言。中近古时期,共同语虽没有大规模普及,但是在元明清时期,许多文学作品都是用白话写的,增强了方言的影响,成为汉民族的基本方言,为成为共同语奠定基础。现代以来,逐渐发展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晚清时,以“欧西诸国”为法则,认为统一的语言不仅能提高凝聚力,而且有助于“大清”实现“统一天下”。五四时期,方言的价值为国语运动所认同,在新文学运动进行的同时,人们认识到,自由、活泼、丰富的普通话必须以人们的生活语言为基础。在20世纪30年代的流行语讨论时期,语言地方性和普遍性具体表现为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地方语言向普通话的转变可以说是“发展、丰富、提高”。抗日战争时期,方言的讨论主要与文艺实践相结合。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统一对语言提出了要求,方言的存废成为汉语改革的重点。同时,我们也应该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民族共同语;方言;普通话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 言-1
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和地域方言的关系-2
(一)上古时期(公元3世纪以前)-2
(二)中古时期(公元4世纪到12世纪)-3
(三)中近古时期(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4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5
(一)清末时期-5
(二)五四运动-6
(三)三十年代大众语讨论时期-9
(四)抗战时期-10
(五)共和国政府成立之后-11
三、正确处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13
(一)树立正确态度-13
(二)坚持统一发展原则-13
(三)坚持多样性原则-14
结 论-15
参考文献-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