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8-29 上传会员:碧小池
分类:文学论文 论文字数:8168 需要金币:500个
摘要: 灵武是著名的塞上古城,处于北方边境。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灵州曾是北部边疆地区的重要农事地区和行政中心,是边疆与内陆各地区之间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商品集散交易的场所。在灵武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尤其是宋夏交战的大时代背景下,灵武当时的文学表现出了自身的特点。下面就以宋夏战争为背景,具体分析当时灵武的经济,政治,文化文学等方面的表现。
关键词 宋夏关系,灵武,灵州之战,文学书写
灵武在历史上是地处北方边境的宝地,有丰美水草,先进的水利设施和便利的耕耘环境。在古代有“西陲巨屏”之称,可见灵武是北方的战略要地。学术界关于西夏的研究大都将重心放在战事上,例如马小龙的研究重心还是放在外交战略和文化交流方面,其次才是文学创作方面的研究。而关于灵武在宋夏战争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研究还是很缺乏的。
一、灵武的历史地理沿革及其战略位置
灵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夏商西周时期,灵武境内生活过多个部族。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势力与影响开始扩展到灵武,秦惠文王也开始向西北方向扩展自己的势力。直到秦统一了六国,将全国分为36郡,北地郡富平县就是现在的灵武。秦始皇命令大将蒙恬率领30万士卒向北逐匈奴收复河南地。汉朝设置灵洲县。后秦弘始九年,郝连勃勃自称为天王,建立国号为“大夏”,在灵洲置薄骨律城。南北朝改薄骨律城为薄骨律镇,为北方军镇之一,统管宁夏平原地区。宋朝时期,李继迁攻破灵州,以灵州为割据中心,将灵州更名为“西平府”。西夏时期,李元昊以兴庆府为国都正式称帝,国号“大夏”,灵州最终失陷。元朝中统二年,置灵州、怀远县。安置屯民4800户。成化九年于灵州北筑长城。至清代,康熙亲征蒙古贵族到达灵州。宣统三年,灵州哥老会首领攻占城署,光复灵州。直到民国三十八年,灵武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