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8-27 上传会员:碧小池
分类:文学论文 论文字数:9455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诗人,高尚的人格精神和卓越的文学成就使屈原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屈原在《楚辞》中开创的“美人”这一抒情传统,为后世文人所继承。南宋辛弃疾在继承屈原以“美人”形象自喻的基础上,又将“美人”形象比喻为友人、知音,比喻为贤德的君子,进一步丰富了“美人”形象这一比兴传统。他能够博取众家之长,自成一家,既拓展了“美人”这一形象的表现领域和生存空间,又使词获得了另一种建构形式。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屈原创作 的“美人”形象来展开论述,并探讨这一形象在辛弃疾词中的新变。
关键词 屈原,辛弃疾,美人形象,继承
绪论
屈原开创的这种“香草”“美人”抒情范式,在他所处的时代影响了一代文人的创作。在不同的文化氛围时期,人们对“香草”“美人”所要表达的寓意稍有不同的理解,但大都不出《离骚经序》中对它们的解释。随着文学的发展与进步,后世文学体裁更加丰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代表了当时文学的发展的最高成就。在这一过程中,以“香草”“美人”为原型的范式一直延续至今。从审美的角度、艺术技巧方面和情感表达上都对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方式。
宋代是继两汉之后《楚辞》发展的又一座高峰,出现了十多部《楚辞》类的著作,欧阳修、苏轼、朱熹、洪兴祖、辛弃疾、陆游等都受到这种文学写作模式的影响。尤其是北宋后期,被文人熟练的运用于文学作品中。“香草”“美人”意象一经开创,后世多有效其体者,这是对艺术上的传承。同时,人们在对原有意义继承的基础上,会融入自己所处时代的内容,赋予新的内涵。而这前后之间总有一些因素是引起二者共鸣的原因,这正是我们需要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