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8-27 上传会员:碧小池
分类:文学论文 论文字数:8546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聊斋志异》塑造了大量狐鬼仙妖的艺术形象,而尤以狐女形象最为光彩夺目。显然,这些狐女都被作者赋予了高度的审美寄托,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出作者(一)坎坷偃蹇的身世寄寓、(二)“非人间”现实的否定批判、(三)污浊世情的审美超越。本文意在从审美理论的高度,对这些狐女形象进行艺术分析,从中揭示出作者丰富深刻的审美趣向与非人间的现实寄托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狐女形象 ,审美趣向
绪 论
《聊斋志异》又名《鬼狐传》,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一部小说集,全文共491篇,以女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有49篇。有关《聊斋志异》狐女的研究,最初主要是以小说评点的形式呈现。在当时众多的评论家中,以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这三位评论家的点评最出色,他们的点评以具体篇数来分析,关于狐形象的分析却只是只言片语,评点的内容主要涉及单篇作品的语言、情节、作者的主旨思想以及结合社会实际发表自己的言论等。
现当代时期,国内对《聊斋志异》中狐形象进行研究的学者主要有马瑞芳、朱一玄、汪玢玲、李剑国、袁世硕、陈炳熙等人。其中涉及到狐形象的主要著作有:马瑞芳教授的《狐鬼与人间:解读奇书<聊斋志异>》、《神鬼狐妖的世界——聊斋人物论》等一系列著作主要依据狐形象的性格特点,分析了狐形象的艺术魅力。汪玢玲教授的《狐鬼风情:<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这本书中,她统计《聊斋志异》共有82篇狐故事,从狐典型、气质、性类、形象的角度将其分为情狐、义狐、天狐、文狐、妖狐、凡狐(动物狐)六种类型,并探究了宗教文化对狐精故事的影响。李建国教授的《中国狐文化》一书中,以“中国狐文化”作为主线,证明了狐妖的文学审美这一脉络。除了专著类,国内还有许多对《聊斋志异》狐形象研究的学术论文。如高志源《<聊斋志异>女妖形象研究》、《从<聊斋志异>中看狐仙的女性形象》,郭伟《<聊斋志异>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任志强《中国古代狐精研究》等。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优秀之作,艺术成就很高,刻画了一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朱光潜说过:“我在读了《聊斋》之后,就很难免地爱上了那夜半美女”[ 马瑞芳著 《马瑞芳说聊斋》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8月,第53页。],这些夜半美女多数就是狐精们。其中,有美丽迷人的狐狸,有聪明善良的狐狸,有勇敢可爱的狐狸……狐女们勇敢追求自由和真爱,用善心去帮助他人,展现出人性的光辉。本文就试着对《聊斋志异》中各式各样的狐女性格进行分析,了解蒲松龄坎坷偃蹇的生活经历以及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人民生活的困苦,透过狐女优秀的品质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高贵品质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