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8-20 上传会员:碧小池
分类:本科论文 论文字数:13147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关乎中国发展格局、乡村未来走向的关键措施。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振兴,更意味着文化的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仰赖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建设,坚定乡村文化自信、树立爱农敬农风尚。“去农文化”是基于城市化发展的社会现实而产生的一种去农化倾向,泛指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对于农村、农业、农民的轻视的态度,突出作用于乡村社会之中,是指农民对自己所从事的劳动、所处的环境失去自信,于是从各方面去除自身农民特质的心理意愿与行为模式而衍生成的文化倾向。它主要由经济制度因素、产业特性因素和历史传统因素造成。若想消除“去农文化”的负面影响,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促进农民职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坚定乡村文化自信、树立爱农敬农风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去农文化 产生原因 破解对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1
1.3研究思路与方法-2
1.4 文献综述-2
2.概念界定与问题缘起-3
2.1概念界定-3
2.1.1乡村振兴-3
2.1.2去农文化-3
2.2问题缘起-4
3.“去农文化”的表现特征与成因分析-5
3.1表现特征-5
3.1.1农村空心化-5
3.1.2农业边缘化-5
3.1.3农民老龄化-5
3.2 成因分析-6
3.2.1经济制度因素-6
3.2.2产业特性因素-7
3.3.3历史传统原因-7
4.“去农文化”给乡村振兴带来的负面影响-8
4.1农业人力资源要素流失,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9
4.2制约土地流转高效推进,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9
4.3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限制农业经营组织组合模式创新-9
4.4限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农村社会秩序的发展转型-9
5. “去农文化”负面影响的破解对策-10
5.1推进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基本权益-10
5.2发展现代化农业,促进产业融合-10
5.3推动农民职业化,实现城乡一体化-11
5.4 坚定乡村文化自信,树立爱农敬农风尚-12
结语-13
参考文献-14
致 谢-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