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2-31 上传会员:糖糖不爱吃糖
分类:本科论文 论文字数:17051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 诗歌一直被认为是推动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媒介,新诗的理论建构最早从晚晴时期的黄遵宪、梁启超一代就开始了,然而一昧地强调使用白话入诗的他们并没有涉及诗歌的本质,直到废名才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废名在《谈新诗》等理论文章中关于“以往的旧文学与诗”、“诗的内容”、“新诗应当是自由诗”的论述,在当时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在中国新诗理论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新诗的发展脉络及废名新诗理论的形成,包括关于新诗的“两次革命”、废名诗学的形成;第二部分讲述废名诗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新诗是有作者“个性情感”的,不只有单纯的“白话调子”、新诗是“当下的、完全的情绪抒写”,而非“积蓄已久的情感喷发”,以及新诗是理想与想象的自由表现,不是讲究平仄押韵的格律形式三个小部分;第三部分在上一个部分的基础上更深入地分析废名诗论中的传统与现代性因素。
本文旨在对废名的诗学观点进行全面的研究,探究新诗的内涵、新诗理论的传统与现代元素,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废名的诗歌理论及其诗歌作品。
关键词:废名;新诗理论;当下情绪;诗的感觉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2
一、新诗的发展脉络及废名诗论的形成-3
(一)关于新诗的“两次革命”-3
(二) 废名诗学的形成-4
二、废名诗论的主要内容-6
(一)新诗是有作者“个性情感”的,不只有单纯的“白话调子”-6
(二)新诗是“当下的、完全的情绪抒写”,而非“积蓄已久的情感喷发”-7
(三)新诗是理想与想象的自由表现,不是讲究平仄押韵的格律形式-8
三、废名诗论中的传统与现代性因素-9
(一)废名诗论中的传统元素-9
1、以生活为基础进行诗歌创作—写实倾向-9
2、 诗歌要“真实自然”-10
3、 重视“意境”的呈现-11
(二)源于传统的现代性启发-12
1、强调诗歌的“抒情”而不“滥情”-12
2、 诗歌的“音乐性”-14
3、 诗歌是一系列感觉的串联-16
结语-18
参考文献-19
致 谢-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