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0-30 上传会员: LYA0228
分类:本科论文 论文字数:12282 需要金币:1000个
内容摘要: 一直以来,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分析每年都有新课题、新分析,封建制度下黑暗社会对人性的压迫和扭曲的探讨更是备受前人青睐的研究方向。对于古今中外各式的“疯子”形象,亦有不少人选取典型角色进行深度剖析和详细讨论。论文将时空限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领域,将“疯子”这一典型形象依其思维行动方式、发展变化走向等不同表现分为三类,从而系统地、具体地分析这一文学形象的内涵。同时探索创作者在创作此类角色时的创作方法与创作目的,从审美价值、文学价值、现实价值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疯子”形象的行为模式及心理状态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当时社会某一切面的反映,它们的特征随人类文明进程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现代文学;疯子;隐喻;讽刺;人性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引 言1
一、“疯子”形象的产生背景及类型概况2
二、“击水的顽石”:第一类“疯子”形象分析2
(一)“疯子”——鲁迅《长明灯》3
(二)朱雅儒——郁达夫《微雪的早晨》4
三、“搏浪的顽石”:第二类“疯子”形象分析6
(一)周繁漪——曹禺《雷雨》6
(二)魏老婆子——沙汀《兽道》7
四、“沉底的顽石”:第三类“疯子”形象分析 8
(一)陈士成——鲁迅《白光》8
(二)王秋赦——古华《芙蓉镇》9
五、“疯子”形象的现实意义及延伸思考 10
参考文献12
阅读资料13
谢辞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