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6-10 上传会员:王媛媛
分类:师范学院 论文字数:10286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 接受理论强调让作品成为读者的感知对象,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读者为中心,具体分析了读者在接受过程中的规律,对我们如何改善思想政治课接受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结合当代中国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接受过程中的问题来看,不管从思想政治课本身、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解释过程还是大学生的接受过程,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我们必须探索改善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课效果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可以感知的对象、关注大学生这一主体以及应对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距离等等。
关键词:接受理论; 思想政治课; 启示
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西方“接受理论”主要理论观点3
(一)让作品成为读者的感知对象 -3
(二)读者中心主义3
(三)接受理论实质上是一种“解释活动”3
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接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4
(一)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接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
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越来越缺乏兴趣4
2、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知识不求甚解,认识脱离实际4
3、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使课堂失去应有的生机与活力4
(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难以接受这一问题的原因分析 -5
1、思想政治课的理论体系形成固定模式,难以突破5
2、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以及必要的保障体系 -5
3、课堂缺乏活力的原因6
三、“接受理论”对改善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课效果的启示-7
(一)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可以感知的对象7
1、思想政治课的教材编写与时俱进,突破创新7
2、思想政治课内容联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7
(二)关注思想政治课的服务主体即大学生7
1、统一社会与学校评价机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7
2、建立反馈机制,完善主体意思的表达8
3、创建平台,为大学生实践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提供机会8
(三)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课心理距离的应对策略8
1、应对认知距离—思想政治课要适应不同个体的认知能力水平8
2、应对情感距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
3、应对意志距离—让学生了解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及实效性价值9
(四)大学生必须转换接受思想政治课的思维意识9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