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3-03 上传会员:菲菲小宝贝
分类:人文社会 论文字数:13044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当下市场竞争下的大众传媒,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包括传媒业发展迅速的中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个通病:针对女性性别歧视的无意识、不作为、推波助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针对女性的性别成见和贬抑,主要表现在极端性侵案例中的荡妇羞辱,无意地迎合“受害者有罪论”的社会偏见;二是对女性的聚焦与视觉化无法摆脱对“男性中心”价值观的再现与妥协;三是以女权主义为外衣掩饰下的极端利己主义的广泛传播且收获部分女性受众的极度认可。上述现象的主要根源在于:两性矛盾的根深蒂固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定型,对性别观念的误导误传;后真相时代对事实的消解,社交媒体片段性、碎片化的内容传播以及女性对自我认知的不足够不充分。结合以上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成因分析,建议在以下方面入手。加强全社会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素养,大众传媒从根本上重视媒介伦理,遏制其传播歧视内容,贬抑、利用女性,加强女性传者的自身素质和性别主体意识,加强全社会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素养,对于解决新媒体时代女性形象的异化问题具有紧迫的现实感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女性形象;异化;性别素养;新媒体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 言-1
一、 中国女性形象媒介呈现历史沿革-2
(一)封建历史时期:女性形象附庸化-2
(二)晚清末期:女性自主意识开始觉醒-2
(三)改革开放时期:女性形象平等化-2
(四)新媒体时代:女性形象的异化、符号化-2
二、 新媒体时代女性形象异化的表征-4
(一)性别成见对两性矛盾的激化-4
1、 性侵案例中普遍存在的“荡妇羞辱”式攻击-4
2、“受害者有罪论”淹没理性发声,两性关系对立舆论争锋-5
(二)畸形审美消磨主体个性-5
1、极致偏爱白瘦幼的社会畸形审美导致类型影视匮乏-5
2、结构性暴力造成女性她者化-6
(三)逆向歧视男性的“扭曲形象”-6
1、典型案例:“中华田园女权”一词的走红-6
2、本质探析:“中华田园女权”是对当代女性形象的异化-7
三、 新媒体时代女性形象异化成因分析-8
(一)两性问题的沉积与爆发-8
1、走向污名化的女性媒介形象 -8
2.被解构的传统男性价值话语 -9
(二)新媒体的推波助澜-9
1、传播去中心化、去机构化过程中的理性退场-9
2、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碎片化、标签化-10
(三)女性自我认知归因偏差-10
四、新媒体时代“新女性形象”的塑造路径-12
(一)冲破男性中心藩篱,塑造平等的性别文化-12
1、社交媒体与专业媒体普及先进的性别文化合力为女性发声-12
2、媒介提高责任意识,减少对受害女性的二次伤害-12
3、避免舆论绑架,尊重法律法规-12
(二)构建多元两性议题,传递健康的审美价值-13
1、避免刻意制造“两性对立”话题,减少性别焦虑和污名化传播-13
2、影视作品用正能量传递审美价值-13
(三)关注女性自身成长,助推自我价值的实现-13
结 语-15
注释-16
参考文献-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