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任务书 更新时间:11-19 来源:网络
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内容:
岛崎藤村( 1872—1943 年) 是日本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其第三部长篇小说《家》( 1911 年) 是以其家族为题材的自传性作品。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日俄战争后,日本农村两大家族 12 年间( 1898—1910年) 逐渐没落的过程以及在封建伦理制度、尤其是家长制束缚下的个人苦恼。作品围绕小泉和桥本两个家族成员的生活,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小说的女主人公“种”身为木曾马笼旧驿站老板小泉家的长女,嫁到了门当户对的当地福岛镇药材批发店的桥本家。由此,开始了其坎坷而具有强烈时代色彩的一生。
关于岛崎藤村《家》中“种”的悲剧式命运原因研究。目前的研究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从家庭方面来分析种对丈夫的态度。例如:李娜在《浅析岛崎藤村的女性观》中认为“‘种’嫁入桥本家之后,料理家、照顾老人、对丈夫言听计从、任劳任怨,失去了自我。”
2. 从批判封建社会的贞操观入手分析种的生存追求。例如:常海清在《岛崎藤村与巴金<家>比较论纲》中认为“‘种’是封建家族制度的牺牲者,‘种’在丈夫出走后,三吉要为她另行张罗,她却坚持遵循父亲在女儿出嫁前的习字法帖,认为贞操和献身是妇女的美德。她认为嫁入桥本家,就应该一生为桥本家付出所有,从一而终,这是亘古不变的。”
3. 从封建道德礼教压迫来分析种的悲剧式命运。例如:郑丽娜在《巴金的<家>与岛崎藤村的《家》比较研究》中认为“‘种’嫁入桥本家后,一心一意为这个家付出,却沦落到被丈夫抛弃的下场,而她却始终认为丈夫出走是她自己的原因,她坚信丈夫总有一天会回心转意,回到这个破旧不堪的家,她背负着封建礼教的‘十字架’,死死地坚守那个‘家’,在‘家’中耗费生命,从‘家’里走向坟墓。”
目前为止的先行研究好的方面在于从“种”的个人婚姻观、社会的伦理道德观来分析其悲剧式命运的原因。不足的方面还应该从小说之中的社会的婚姻观、子女的教育、传统产业的继承观来分析她的悲剧式命运。
先行研究中大都认为是“种”个人的婚姻观、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导致了其悲剧式命运。本论文认为除了她个人的婚姻观、社会道德伦理观导致他悲剧式命运外,“种”的悲剧式命运还与作品所在时代的社会婚姻观、子女教育、传统产业继承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