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免费论文 更新时间:06-06 来源:网络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扩大,资本市场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主要的角色。银行,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所在,其金融地位是市场中其他角色不可替代的。多次爆发的经济危机也使得社会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持有更多的关注。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银行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相对而言比较薄弱,整个风控体系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风险控制问题,本文基于国内现状和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进行思考。在文中,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被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大类,内部风险包括目标风险、系统风险和组织风险等。外部风险包括市场、信用和流动性风险等。
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类型的识别,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提出对应的建议,从内部提高风控人员的能力、制度建设和外部的官方和非官方监督等方面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从中世纪第一家商业银行——威尼斯银行的成立开始,到现在中国商业银行业的普遍发展,不断追求企业自身的价值一直都是所有企业的终极目标,然而风险是与效益并存的,银行也不例外,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其特殊地位不言而喻,其作用无可替代,导致其一旦破产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单个银行的风险把控失当会致使整个银行体系风险的累积效应,也会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系统风险的增加,破坏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的稳定,最终有可能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发展,就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来看,银行的风险一直处于市场较高的水平,并且其持续经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接触并解决风险的经过,当然金融风险也是现代风险的集中体现,这也是无法避免的。
相比于其他企业,商业银行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无法将自身的风险转移,只能凭借自身机制去控制风险并消化风险,最后承担风险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商业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自己主动地去识别各种风险,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所以,只有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竞争优势,主动去防范潜在的风险,这样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银行业中获得优势并取得最大的商业利益。
各商业银行在我国目前仍然采用以审批制为主的风险管理方式,审批为主的管理方式相较于国外银行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管理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体制亟需改革,风险管理体制在我国仍有较大的发展进步空间。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它能增加我国银行业的稳定性,降低系统性的风险;其次,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金融来提高;最后是提高我国社会就业率,维持社会稳定发展,对整个市场来说,还能优化我国市场资本配置,达到资本最优配置。
“风险”一词的由来,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在海边打渔为生的渔民们,每次下海捕鱼之前都要默默祷告,希望神灵能保佑他们安全回家,其中主要是希望今天海上能风平浪静,这样能多打一会儿,还能满载而归。长时间的捕鱼经历让他们知道,“风”会带来不确定性,带来“险”,因此有了“风险”。同样,风险也是从金融行业诞生以来就与之相伴产生的,通俗地讲,风险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发生某一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就是风险的概率,事件的发生很有可能导致主体事物朝不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一般情况下,广义上的风险是指其既可能使主体事物受损也可能使主体事物获利,而狭义上的风险一般来说即风险所导致的主体事物的亏损。
2010 年 12 月 6 日,山东齐鲁银行在办业务咨询受理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开户单位所持“存款证实书”系伪造引发的案件。具体情况是上海全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肖洁的妻子刘济源,被指为金融凭证诈骗罪、票据诈骗罪、诈骗罪和涉嫌贷款诈骗罪,涉案金额达到恐怖的 101 亿元,其中涉嫌诈骗银行资金总数达 100 亿元,其他企业资
金总数达 1.3 亿元。多家商业银行的企业高管被牵涉进其中,其中ft东齐鲁银行被诈骗的
金额在所有银行里最多,据统计逾 70 亿元,因为这样,“刘济源案”又被称作“齐鲁银行
案”。2011 年 1 月 7 日,齐鲁银行公布了去年的经营业绩,该银行 2010 年的经营利润同比
增长达 30%之多,很明显,齐鲁银行希望借助这一措施表现出自己公司正常经营的假象,迫切希望摆脱因“齐鲁银行事件”造成的公众对于自身的偏见。这现象从侧面也表明了,如今商业银行各种指标考核满天飞、存贷款压力巨大的情况下,银行迫于压力,很有可能出现违规、违法经营的情况,这种做法下,银行不仅垫高了存贷款基数,看似风光的表象下,实则内控已经开始出现严重而明显的缺陷。当然这不能一味指责银行,造成这一系列事件的原因还有监事会的失职等其他原因。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为了占领以及扩大市场的份额,不断地推出各种金融新产品、新业务,这样的尝试使得银行承担了各种潜在的风险。然而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或风险管理人员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常常不够与时俱进,或者多多少少存在片面性,缺乏全面而又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受制于国家干预,国有商业银行也都在干预下开展各项业务,其风险绝大部分由国家承担,这导致了大部分企业都缺乏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是在对信用风险还是操作风险的处理上都不够完善,对于科学的风险指标体系以及量化的标准,各种风险的定性、定级、定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这些原因最终都使得商业银行在市场的变化和业务的运作中承受更大并且难以应对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体系中的五级分类是从 2004 年开始的,目前也只处在起步的阶段。就目前情况来看,银行信贷业务风险评估存在着各种问题,首先,这种分类法过度依赖主观的判断,不同类的贷款之间界线较为模糊,没有一个清清楚楚的标准。其次,这种评估方法重在贷款的事后检查,它并不能提供资产早期质量恶化的预警,在贷款到期,而借贷人不能还本付息时,银行才能发现情况的恶化。另外,五级分类方法并不能严格区分借款人的风险和债项的风险。五级分类法虽然综合考虑了借款人和贷款双方的风险要素,但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在给客户及借款人评级,也不是给这笔贷款评级,它的主要用途仅仅是为了给当地监管机构关于银行贷款的质量一个清晰的了解。
2010 年,越南造船工业集团发生的事件引发了银行业的深思。这家企业是一家专门从事造船等业务的国企。该集团在管理层的经营和管理方面都出现了严重问题,致使公司经营失败,失去还贷能力。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该企业贷款为 86 万亿越盾,极几近破产。除了通过国家债券获得部分资金外,该集团还向国内、外商业银行借款。其中,越南外贸银行、越南投资与发展银行这两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政府的强制指导下,未经资格审查就给该集团放贷,致使自身发生重大的财务损失。这个事件的发生使国内很多其他的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加,同时也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