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8-13 上传会员:箐箐老师
分类:文史类论文 论文字数:11228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存在一些问题:只注重老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只注重课前的学情分析,忽视课中和课后的学情分析;只注重对学生普遍的共性的分析,而缺乏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分析;只注重从学生对历史学科本身的学习基础的分析,而缺乏对学生其他学科中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与分析。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教师缺乏对学情分析必要性的认识;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任务重,时间有限;教师缺乏有关学情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教师与学生存在各方面的巨大差异;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等等。本文依此探究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的策略。从教师、有关教育教学部门和学校三者着手,关注学情分析,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学情分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必要性;问题;归因;策略
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学情分析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2
(一)学情分析的具体内涵2
(二)学情分析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关系3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析6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6
1.只注重老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6
2.只注重课前的学情分析,忽视课中和课后的学情分析6
3.只注重对学生普遍的共性的分析,而缺乏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分析8
4.只注重从学生对历史学科本身的学习基础的分析,而缺乏对学生其他学科中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与分析8
(二)探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学情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9
1.缺乏对学情分析必要性的认识 9
2.应试教育的影响9
3.教学任务重,时间有限10
4.教师缺乏有关学情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指导10
5.教师与学生存在各方面的巨大差异10
6.教师教学经验不足11
三、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和实践11
(一)提高对学情分析必要性的认识11
1.注重对学情分析的理论学习11
2.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提升学情分析的能力11
(二)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的策略11
1.将学情分析贯穿于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各个阶段11
2.学情分析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特征,又要分析学生的差异性12
3.学情分析既要体现历史学科性,又要了解跨学科的学科知识12
4.教育教学有关部门仍需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12
5.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减负12
6.掌握有效学情分析的方法12
结论13
注释13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