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0-24 上传会员:韩教授
分类:科技学院 论文字数:16366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本文通过查找文献等方式,首先,简要介绍了本土化战略的内涵以及表现方式。接着,分析出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经营的动机。
然后,具体从五个方面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关于营销本土化,跨国公司主要是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产品、促销、价格和营销渠道的本土化。但是会存在推出的产品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以及营销歧视等问题。二是人力资源本土化方面,跨国公司主要是通过建立开发中国本土人才的计划,避免中外文化冲突,采取适合的薪资及招人策略。存在的问题则是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高层人员本土化程度低,在华人员稳定性较低。三是生产本土化方面,跨国公司首先会选择一些中国本土企业来进行代加工以及设立工厂来采购和使用中国的原材料及零配件。其面临的问题是中国供应商不能很好的满足跨国公司提出的更高级需求,而且部分产品的生产也受到某些中国相关政策的限制。第四则是研发本土化方面,跨国公司选择成立独资研发中心,在业务部门中设立研发部门,并且与本土的大学、科研机构一起合作成立研究中心,也因此面临了不少挑战。最后一个则是文化本土化,跨国公司会开展跨文化培训,鼓励员工认可文化差异存在的客观性,注重“文化融合”。而其面临的挑战则是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对于公司管理的理解不同。
接着从积极与消极方面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经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对我国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建议:建立本土化的营销渠道,做好人力资源的本土化问题,坚持进行品牌本土化建设,坚持自己的特色,与本地的民族文化相融合。
关键词:跨国公司 本土化战略 在华经营 人力资源 文化差异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4
第一章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经营战略概述-5
一、本土化战略内涵-5
二、本土化战略的表现方式-5
(一) 营销本土化-5
(二) 人力资源本土化-5
(三) 生产本土化-6
(四) 研发本土化-6
(五) 文化本土化-6
第二章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经营的原因分析-7
一、 完善营销渠道的需要-7
二、 获取低成本高素质的中国人才-7
三、 降低生产成本-7
四、 为了更好的在华进行技术的跨国转移应用-8
五、 为了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8
六、 满足中国消费群体的需求-8
第三章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经营的现状分析-9
一、营销本土化现状-9
(一) 根据中国市场需求,进行产品本土化-9
(二) 根据中国消费者心理,进行促销本土化-9
(三) 根据中国市场需求,进行价格本土化-9
(四) 根据中国市场具体情况,进行营销渠道本土化-10
二、人力资源本土化现状-10
(一) 使用合理的薪资及招聘策略-10
(二) 通过人才培训,加强沟通和理解 -10
(三) 逐步开发中国本土人才 -11
三、生产本土化现状-11
(一) 选择中国本土企业进行代加工 -11
(二) 设立工厂采购和使用中国的原材料与零配件 -11
四、研发本土化现状-12
(一) 成立独资研发中心 -12
(二) 在业务部门设立研发部门 -12
(三) 与本土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研发中心 -12
五、文化本土化现状-13
(一) 定期开展特定跨文化培训 -13
(二) 认同文化差异存在的客观性 -13
(三) 注重进行“文化融合”-13
第四章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经营的问题分析-14
一、 营销本土化存在的问题-14
(一) 推出的产品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14
(二) 对中国消费者存在营销歧视-14
二、 人力资源本土化存在的问题-14
(一) 我国劳动力成本开始大幅上升-14
(二) 高层管理人员的本土化程度不尽人意-15
(三)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信赖度不高-15
(四) 在华跨国公司的人员流动性较高-15
三、 生产本土化存在的问题-16
(一) 中国供应商不能满足跨国公司的更高级需求-16
(二) 部分产品生产受到中国相关政策的限制-16
四、 研发本土化存在的问题-16
(一) 中国关于研发的政策环境限制-16
(二) 研发的运营成本增加-17
(三) 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17
五、 文化本土化存在的问题-17
(一) 中西方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对于公司管理的理解不同-17
(二) 中国的政策、国情以及消费者与母国差异甚大-18
第五章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经营对中国的影响-19
一、 积极影响-19
(一) 对我国企业有一定的激励作用-19
(二) 产生技术外溢效应-19
(三) 优化我国的人才结构-19
二、 消极影响-20
(一) 使得中国逐渐丧失部分本土品牌-20
(二) 给我国带来环境污染-20
(三) 导致我国人才流失-20
(四) 抑制我国的自主创新-20
第六章 对我国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建议-21
一、 建立本土的营销渠道-21
二、 做好人力资源的本土化-21
三、 坚持品牌本土化建设-21
四、 保持自己的特色-22
五、 与本土民族文化相融合-22
结论-23
参考文献-24
致谢-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