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09-28 来源:网络
研究目的和意义:
零售商业网点的选址与布局是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决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址一旦选定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零售企业未来的规划与发展。由于传统分析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促使现代商业的发展迫切地需要
新技术的支持以适应现代商业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GIS技术的应用为零售商业网点选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弥补了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为商业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了科学、形象和直观的数据和信息。因此,在对传统商业网点选址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GIS技术与数学模型的结合,运用GIS空间分析的有关知识,探讨基于GIS的城市零售商业网点规划选址模型的构建,并对模型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课题研究现状:
随着商业经济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及时、准确、动态地获取商业网点现状和布局因素的信息,并对影响商业网点发展的因素做出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对于现代商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种不同商业网点选址因素的合理分析是进行商业网点选址研究的基础,相关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选址布局的准确性。但是传统零售商业网点选址模型大都是基于统计的静态模型,主要从经济学和地理学的角度,将影响零售商业网点选址的相关因素定性与定量化,建立相关数学分析模型,以达到网点选址的目的。抽象的数学模型往往容易脱离实际,并且难以全面考虑复杂、抽象的选址要素,选址过程缺乏计算机和决策者的动态直观交互过程,不能有效进行多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因此,相关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的现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和空间性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由此可见,传统零售商业网点选址研究方法已经难以满足不断深入的现代商业发展的需要。而近年来GIS技术及其相关技术(如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现代商业的发展及零售商业网点的选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及创新点:
零售商业网点是指那些把商品和劳务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具体经营单位,零售商业网点的选址是商业网点及其活动过程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形式和地域上的表现。商业网点选址的核心是对商业网点的科学布局,通过多方案的比较分析,应用科学的、综合的研究方法,对网点布局所涉及区域的土地资源、交通资源、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研究,优化配置各类资源,使之有利于商业业态的发展及商业环境的协调。零售业被称为“选址的产业”,其成功的关键是“选址、选址、选址”。商业选址直接关系企业经营的战略决策,是零售企业贯彻以消费者为中心观点的重要体现,是影响企业效益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制定企业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因此,国内外不同领域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构建了许多商业网点选址模型。现在将以GIS技术为核心,在分析传统商业网点选址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数学模型,运用GIS空间分析的有关知识,探讨基于GIS技术的城市零售商业网点选址模型的构建,以希望有助于商业网点选址问题的解决。
GIS技术在商业网点的选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各种商业网点数量逐年增多,相关商业信息繁多,数据量大,网点区域分布范围广。并且在信息经济时代,原始的商业信息模式,如表格、文档、文件等已不能有效地表达商业事件的过程,如果仅以表格或文字的形式表现商业信息,不仅不够直观且可能将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商业网点分布状况、发展趋势等隐藏在文字背后而无法及时发现。而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商业网点的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处理、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相互关系,并且通过对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据统计,百分之八十的商业数据具有某种形式的区位空间属性,如果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商业数据的挖掘将更加方便,并且以空间数据生成的报告和商业信息的地图,将给商业信息的管理和决策带来巨大的变化,它将使商业信息的管理和决策可视化和直观化。
课题进度安排:www.eEELW.COM
初期收集并整理所需要的资料,主要包括某研究公司的门店位置,营业额状况,客流情况等。
并做好统计筛选。
中期建立模型,结合数字地图进行研究,估算出预计的结论,通过真实严谨的数据,可靠地研究方法得出研究结果。
后期整理并核对所研究的步骤、数据、结果,直至得到完整可靠的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庄秀琴,魏冬雪。基于GIS 日零售商业网点选址分祈。2008.11
陈姚。基于GIS 的零售商业网点选址模型研究。2005.12
李桂君,赵德海。城市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布局模型与反问题求解【J】.商业研究2005(5)。
杨丽君,朱华岚,吴健平。基于GIS的零售业商圈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3,18(3).
曹嵘,白光润.城市交通的零售商业区位效应探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3).
王宝铭。对城市人口分布与商业网点布局相关性的探讨【J】,人文地理,199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