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01-30 来源:网络
课题研究现状:
幽默是humor的译音,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人们生活的调味品,也是一门艺术。幽默语言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值得我们探究。而英式幽默,我们一般很难看到过分夸张的表演,他们总是让现实中的一些普通的东西在最不合理的地方出现,最正常的话,在最古怪的地方出现。英式幽默在于 “讽刺”(Sarcasm)。强烈的讽刺和自嘲的主题贯穿于英式幽默。
幽默理论和幽默研究大体可以归入西方国家经典的三大幽默理论范畴:社会行为角度的优越/蔑视论,心理分析角度的释放论和心理认知角度的乖讹论。而研究者把关联理论和乖讹论相接合,用来解释幽默的认知理解过程并把它概括为从最大关联出发到不关联或者发现乖讹现象再到最终取得到最佳关联解释的过程。
何兆熊(2000)幽默是人类交际过程中引人发笑的话语、动作和表情等等,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由于人们的交际活动主要是依赖话语完成的,所以幽默多产生于话语当中。涂靖(2003)认为幽默的产生是由于交际双方对相互认知环境的理解存在差异,幽默效应的强度与话语的最大关联性和最佳关联性之间的反差成正比,幽默话语须在认知语境中加以解读,认知语境假设既非预先设定,亦非单向传递,而是交际双方为改变对方的认知,在交际过程中根据话语的语境效应选择、调整、再选择、再调整的动态连续体,幽默的认知效应就是新信息与旧信息、新假设与旧假设互动的结果,构成的各命题互为语境因素,具有对称性。朱燕(2007)也认为幽默言语产生于最大关联性和最佳关联性之间存在的意义反差,且由于幽默言语的关联性不强,语境效果小,言语理解者需要付出较多的努力才能发现其关联性,而多付出的推理努力会以额外的语境效果的形式得到补偿,愉悦随之产生。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是由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1986)中提出的有关话语认知和话语理解的理论。关联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总是倾向于最大关联,即听话者总想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推理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区别并正确理解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是学习关联理论的关键。何自然(2006)曾说,关联理论从心理认知角度对语言交际和话语理解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解释方法,认为理解是以语境,认知,推理,百科知识等为基础的,强调了人的心智作用,从认知角度用推理的方式来解释语言,将人的推理能力和知识体系融入到语言研究之中,使得语言学研究全面转到认知角度,大大提高了语用学理论的解释力和普遍意义。
幽默是人类所有文化和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固有现象,也是人类交际的普遍现象,它在各种文化和语言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关联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认知角度解释言语幽默,它虽不是为解释言语幽默而专门设计的,但是该理论在言语幽默产生和理解的过程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总之,从关联理论角度理解幽默的意义在于,我们应该把言语幽默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关联理论对幽默的解释是合理的,是充满前途的方法。
课题研究目的:
幽默能使人从窘迫的境地中脱离又不伤害到他人或自身;幽默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利益不受伤害的情况下化解问题。本文的研究希望通过对《神探夏洛克》中幽默话语的例证分析,在认知语用学的视角下,依据斯波伯和威尔逊提出的关联理论,从明示推理模式、关联原则和语境的角度,对幽默言语的理解,幽默效果的产生,进行尝试上的研究与学习,旨在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幽默的本质和存在形式,提高人们对幽默的理解与欣赏,并对幽默研究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