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6-13 上传会员:王媛媛
分类:管理学院 论文字数:11283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快速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大学生“村官”作为嵌入村落的外部政治力量,其身份的边缘化极大的限制了他们能力的发挥,影响了他们奉献的热情和奋斗的激情。相关制度的先天不足以及多层管理主体是造成身份边缘化的主要原因。为了破解大学生“村官”身份边缘化的困境,让他们真正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本文参照人力资源理论,尝试提出了将大学生“村官”职业化的方案。分别从相关制度的完善、职业能力的培养,施展平台的建立等方面阐述职业化的路径。旨在还大学生“村官”一个身份,让这一群体能真正实现名正言顺,进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农村的发展奉献他们的光和热。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身份边缘化 职业化村官
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概论-2
(一)大学生“村官”的内涵及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发展历程-3
1.大学生“村官”的内涵-3
2.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发展历程-3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意义-4
二、大学生“村官”身份现状——身份边缘化-4
(一)大学生“村”官不在村-4
(二)大学生村“官”不掌权-4
三、大学生“村官”边缘化身份产生的原因-5
(一)政策设计先天不足-5
(二)管理主体混乱-5
(三)思想认识存在偏差-5
1.村干部-5
2.村民-5
3.大学生“村官”-6
四、大学生“村官”边缘化身份产生的负面影响-6
(一)理论难以付诸实践-6
(二)奉献热情不断流失-6
(三)成为游离“村”与“官”的“悬浮人”-6
五、破解大学生“村官”边缘化身份的路径——职业村官-7
(一)职业村官实施的可能性-7
(二)职业村官实施的现实路径-7
1.相关制度的完善-7
2.职业能力的培养-8
3.管理的专门化-8
4.施展平台的构建-8
主要参考文献:-9
致谢-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