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06-03 来源:网络
(一)X 村的主要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
凭借 X 村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老一辈的村民主要是靠天然环境和劳动吃饭,而天灾人祸的出现会让村民的生活充满不确定因素,他们平静的生活状态随时都会被打破。年老体弱之时,他们会把田地交给儿女耕种,并且把养老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女的身上,这就是“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在情感上,这种做法无可厚非。父母一辈子辛辛苦苦地把子女抚养成人,在父母年老之际,做儿女的理应赡养父母,让他们度过一个安详的晚年,这也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一种情感表达。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家庭养老是 X 村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这其中更多的是家庭的情感功能发挥了作用。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 X 村主要的养老方式依然是家庭养老。其中,多子轮养是 X 村家庭养老的主要特征。
(二)X 村家庭养老的提供者更加多样化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儿子儿媳不再是家庭养老过程中的主要承担者,不少老人的女儿女婿也加入到了养老的队伍中来了,为父母的老年生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养老提供者的增多,一方面减轻了原有儿子儿媳的养老负担,另一方面老人也能从经济、精神等方面享受到更有保障的老年生活。但是,在养老过程中,成年子女因养老费用互相推诿或因一己私利断然放弃养老的情况时有发生。老人的生活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另外,还可能出现儿媳不愿意照顾老人的情况,夫妻二人的感情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可能会影响到老人的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状况,老人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严重打击。
1.多子女家庭养老现状
村民李婶七十出头,老伴是环卫工,每月只有 600 多块的工资,其他的收入完全靠田里的粮食了。但就是这点微薄的收入还得支撑李婶每月的药费。自从儿子结婚后,他们就分家了,各过各的。分家时原本说好了,两个儿子一年会给父母 5000 块的生活费,但令人伤心的是两个儿子没一个及时给过。李婶原本以为年轻时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抚养成人,年纪大时只要儿子孝顺、懂事,其他的也就别无所求了。李婶(68)说道:“我这两个儿子太让我失望了。别的不说,我身体一直不好,一直在吃药,这些年过去了也不见他们特地过来看看我,好话都不说一句。本来以为年轻时吃点苦没关系,年纪大了,儿孙满堂也是有福气的。没想到顺心的事就没几件,我是没那个命过好日子喽。你说现在的孩子怎么就没我们这辈人风气好呢,一个个的都还挺有脾气的,三句话不到就和你吵起来。老话说得好,养儿防老,但现在能真正做到这点的又有几个孩子哟。孝不孝顺另说,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在家,全部出去打工了,家里就剩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了。没福气啊。”
农村老人在养老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经济方面的问题。代际之间的“无条件的积极的义务”会促使具有血缘关系的子女主动践行赡养父母的责任,但正是如此,“多子多福”的愿景却往往难以实现。在多子女家庭中,子女之间分工明确、互相体谅、都一心为父母着想才是这家老人最大的福气,老人的晚年生活才会幸福。但更多的人却很难真正做到这点。到了晚年,父母的收入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子女的经济状况。子女生活富裕且孝顺,老人的生活才有物质保障。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X 村孝文化的减弱、子女之间责任的模糊大幅度削弱了家庭的养老功能,多子的优势并没有明显体现。
养老责任分担的不明确易导致子女间责任界限模糊,致使手足之情受挫,代际矛盾加深。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传统价值观念呈淡化之势。思想观念上的差异使子女与老人的矛盾加深。老人既想要维持长者的脸面,在物质上又不得不依赖儿子,这是一件很伤自尊的事。。另一方面,不少子女在父母年老之后把他们当做生活的累赘与负担,对老人很不尊重。代际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在多子女家庭中,更多的情况是养老责任分配不均引起兄弟不和以及代际之间的冲突加深,推卸养老责任的子女更是不在少数,导致孝文化在家庭养老中的功能最终削弱。
2.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现状
孩子的唯一性和单传性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最典型特点。独生子女是唯一的养老提供者。在 124
户调查样本中,独生子女家庭共 13 户,其中独男户 8 户、独女户 5 户。在这 13 户独生子女家庭中,
与子女一起生活的有 11 户,只有 2 户老人是自己独自生活的。绝大多数独生子女要赡养 4 位老人,他们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这也导致了老人的养老出现人力资源匮乏的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子女的唯一性缓解了养老的分散性,但子女的外出打工、道德素养、生命存活时间等因素的空缺都会给老人的养老生活带来严重打击。现实生活中各种不可忽略的因素都会削弱家庭的养老功能。
从古至今,“多子多福”、“儿孙满堂”一直是老年人有福气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老人的养老保障与其子女的数量的多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皮尔森相关分析显示,X 村老人的养老状况满意度与其子女数目的相关性较强。在 0.01 的显著水平上, 其相关系数为-0.554
(sig=0.000<0.01)。由此表明,目前 X 村老人的养老状况与其子女的数量成负相关,即子女越多,老人的养老状况反而越差。这从侧面反映了农村子女孝道意识的下降,传统孝文化受到时间的挑战。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产生了其不可推卸的养老责任,大多数人能够较好地赡养父母。而在多子女家庭中,干扰因素较多,子女之间因为种种原因而推卸责任,甚至最终放弃养老,极大程度影响了老人的养老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背井离乡,成为大城市中漂泊不定的一员。工作岗位竞争大,他们没有时间、精力去照顾留在农村的父母。另外,不少年轻的父母对子女极为重视,将精力、财力都投入到了孩子身上,出现了“重幼轻老”现象。这种现象对老年父母会产生较大的冲击,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小型化家庭的增多导致了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会直接影响着高龄老人的生活,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不便。农村会出现赡养不足和赡养脱离等现象。
(三)社会养老是 X 村的补充形式
新农保有规定,凡是具有本地户籍,男己满 18 周岁,未满 60 周岁,女已满 18 周岁,未满 55周岁的居民,均可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保相比较,门榄低、缴费方式灵活、制度体系完善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优点。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有 112 人,未参加的有 12 人,参保率高达 90.3%。但是,由于新农保的保障水平较低,在参保率高的农村养老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而商业保险存在着高投资、高收入的特点,所以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购买了商业保险,希望借此提高自己的养老水平。在被调查的 124 位老人中,仅有 17 人参加了商业保险。由此可以推断,社会养老只能作为 X 村养老方式的补充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