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05-31 来源:网络
对于经典阅读应用于通识教育的关键策略,除去第五章所集中论述的课程本身方面的策略,教学的支撑环境也相当重要。国内高校的通识教育于 1995 年起步,国家教育部门开始在 52 所高校进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并于1999 年由教育部批准建立 32 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后正式开展。由此之后,国内大学的本科教育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共同发展[2]。 2017 年 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其中青年文化被列入发展重点领域。“引导青年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引导青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重点项目,可见国家对青年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视。苏州大学自2013 年开始一直致力于通识教育的改革工作,从 2014 级新生开始逐步推行改革思路,目前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已基本完成。
2017 年,苏大将立项重点设为经典著作研读类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家教育部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对青年传承传统文化的呼吁,还是苏州大学对通识教育改革的推进,都比较有利于将经典阅读应用于通识教育,为其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此外,从现有的支撑环境来看,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服务机构,对于推动经典阅读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为其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应该起到关键性作用。
为了解目前苏州大学图书馆是否为经典阅读在通识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应有的支撑条件,笔者向通识课教师们提问并做了如图 6 所示的统计。通过图 6 可以发现,63.51%的通识课教师认为目前苏州大学图书馆未做到为经典阅读在通识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应有的支撑条件,这说明苏大图书馆在支撑条件的提供上尚且有着较大的改进空间。那么应如何加强这个支撑作用呢?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和改善。
1完善馆藏建设,满足获取需求
1.1完善实体馆藏建设,满足实体经典资源获取需求
调查显示,对于经典文本的获取,有 50%左右的教师倾向于购买,另有 50%左右的教师倾向于借阅。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相当重要的经典借阅来源,应当根据编制的导读书目,认真完善其实体馆藏建设。可以将经典分类排架,形成一个经典实体书库供广大师生借阅。另外,有通识教师提出,对于像苏大这样有多个校区的高校来说,应当完善各校区各图书馆的经典资源配置。可以在每个校区图书馆都建立一个专门的经典实体书库,尽量使每个校区的师生在本校区图书馆就可以借阅所需经典,而不用再奔走于各校区之间。
1.2完善数字馆藏建设,建设专门的经典资源数据库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阅读已经渐渐成为高校师生的主要阅读方式之一。也正因如此,在图书馆对通识教育中的经典阅读课程的支撑环境中,专门的经典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成为一大不可或缺的条件。但目前苏州大学是缺乏这样一个专门的数据库的。图书馆可以根据编制的导读书目(下节中将提到),通过纸质经典文本数字化和购买数字经典文本两种途径,来建设一个专门的有高校特色的经典书目资源数据库,供师生阅读下载。
2进行读者调研,编制导读书目
不同学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人群的阅读需求、阅读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图书馆应该预先对学校广大通识课程师生进行读者调研,在充分了解其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与阅读能力之后,挑选出合适的经典图书,编制出一份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经典导读书目。可组织通识课程教师与图书馆馆员相配合,编制出与相应课程相关的导读书目,用于课程内的教学与课程外的阅读。可配以简介发布在图书馆网站,也可打印成册发放到每一位通识课师生的手中。同时,应注意做好基于导读书目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比如邀请名家与通识课师生共读一本经典书,彼此分享交流阅读感受等等。
3加强通识阅览室建设,提高利用率
苏州大学图书馆(本部馆)于 2016 年 10 月开设了“通识阅览室”,配有经典图书和数字资源设备,以期为经典阅读推广、通识教育培训,以及相关数字资源查询和读者阅读交流提供便利[1]。然而,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发现通识阅览室尚未被充分利用。在本次调查的 74 名通识课程教师中,表示使用过通识阅览室的仅有 12人,不到调查总人数的 20%。其余 80%以上的教师则表示从未使用过,甚至尚不知晓有其存在。因此,图书馆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通识阅览室的建设,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提高与通识课程的配合度,加强与通识课师生的交流沟通,增加既符合课程要求又符合读者需求的通识教育特藏,从馆藏上提高阅览室利用率;
(2)配备专门馆员在通识阅览室内向师生提供图书借阅及数字资源设备使用方面的引导,从服务上提高利用率;(3)加强对 “通识阅览室”的宣传力度,如在学校官网“通知发文”一栏发布通告、在图书馆网站首页进行宣传等等,使更多的师生了解“通识阅览室”的存在以及其硬件设施、文献资源状况,通过充分的宣传提高其利用率,使得其实现自身价值,而非形同虚设。
4加强阅读指导,畅化阅读体验
4.1开展线下活动,加强线下指导
(1)举办与经典阅读相关的专题讲座。由于很多经典与我们生活的时代相距较远,学生在文本阅读和精神领会方面难免会出现困难[1],需要教师和有关人员及时给予指导。高校图书馆应当与高校教师一同承担这份责任。图书馆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办各种经典阅读指导的专题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担任主讲人,帮助学生解开茅塞、畅通思维。
(2)牵头成立经典著作阅读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通识课程,选择加入到相应的经典著作阅读小组中。图书馆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馆舍自身的有利条件,积极地为定期开展的小组活动提供稳定且舒适的场所环境,另一方面应当加强与通识课程师生的交流沟通,在每期活动结束后向师生征求图书馆在组织活动方面的改善意见,争取将经典著作阅读小组活动组织得越来越完善。
4.2建设线上平台,加强线上指导
网络是如今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以数字化、方便快捷的方式指导经典阅读,为通识教育中的经典阅读课程提供更好的支撑条件。
(1)在高校图书馆网站中设立相关模块。如经典书目导读专栏、经典借阅排行榜、专家名师推荐榜等等,通过直观简洁的方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给予他们最直接的指导与帮助。
(2)开通官方微博,提供经典阅读指导。图书馆可以开通自己的官方微博并组建一个专业的学科馆员团队作为信息支撑,做好经典阅读指导工作。主要可以包括:①微博直播线下活动。图书馆的官方微博可以对本馆开展的每场线下活动都进行活动现场的播报,比如相关的阅读指导专题讲座,便可以将主讲人的指导性发言、与听众的互动谈论等都在微博上进行播报,力争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使线下活动由现场延伸到虚拟空间,实现活动影响的最大化[1]。②积极发起与经典阅读相关的话题讨论。结合编制的导读书目,结合通识课程的进展,利用微博的话题发布功能,积极地在关注者中发起讨论。例如发起对某部经典作品中某个人物性格特色的话题讨论,让更多的师生通过微博互动交流,让他们在各种观点、思维的碰撞中解开茅塞、收获新的体悟。像这样在轻松而热烈的线上讨论中完成的阅读指导,也将会是当下大学生们比较喜爱的指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