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05-24 来源:网络
1.“溺爱型”家庭教育的改进
单亲家庭由于亲人亡故或离异,出于一种补偿心理,家长过度宠爱孩子,尤其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从不拒绝他们的要求。其实对待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应该像对待家庭完整的孩子那样。家长总是错误的以为:物质或娇纵可以替代孩子精神的缺失。但事实上,一味的溺爱他们并不是补偿,相反极可能是为所欲为、暴力倾向的源头。过分宠爱会致使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以自我为核心,好吃懒做,吊儿郎当,社会适应能力差,因此关爱孩子要做到爱之有度、爱而不娇。单亲家庭家长不能抱有一种补偿心理,不要为了填补那份空缺的爱而去溺爱孩子。
单亲家庭家长要严防感情用事。爱孩子要在心里默默地爱,这是常人都明白的道理。可实际上,很多单亲家庭家长比较情绪化,当自己工作顺利、心情舒畅时对孩子态度十分好,就算孩子做错事,也不会严厉批评;但是当他们烦躁郁闷时,就把所有气都撒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准确的做法应是该严肃时就严肃,比如说女孩子如果相互攀比去买名牌衣物,而家庭经济状况又不理想,无力负担时,家长万万不能用“下次买给你”这个借口来推脱,家长不妨尝试不搭理孩子,甚
至故意在情感上冷漠对待孩子一个阶段,好让孩子能认清现实:自己太过分、不合常理的要求会逐渐丧失父母的宠爱,从而有改正的想法。
2.“高压型”家庭教育的改进
严格但不严厉。在一些单亲家庭中,家长由于丧偶、离异、失业、疾病种种原因导致生活艰难,就把所有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十分严厉苛刻,希望孩子将来可以成为社会的佼佼者,从而改变家庭的逆境。但这些家长的期望值往往过高。有些单亲家长潜意识里就认为严格即严厉批评、惩罚孩子。有的单亲父母脾气暴躁,稍有不慎就对孩子又打又骂。客观来说,父母对孩子严格要求本没错,但有个前提就是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并且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如果家长过于苛刻,完全按照自己不科学的方式教育管理孩子,取得的效果将会十分不理想。我们经常看到,在一些单亲离异家庭中,孩子被父(母)亲当成了供自己发泄的物品,将自己对对方、对这段失败婚姻的不满全部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自尊心被狠狠的挫伤了,孩子的心里也从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离婚不是某一方的错,不该向孩子控诉对方的寡情薄意,孩子应该用更全面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因为他们也有权利去探究、去憧憬。
3.“包办型”家庭教育的改进
单亲家庭家长应使子女变成独立的个体。离异使得家长对子女的平常的教育有所疏忽,加之经济条件肯定不如之前,单亲妈妈极有可能要重新踏上工作岗位以维持家庭的每日开销,对孩子的教育自然没那么上心了;而单亲爸爸大多以事业为主,教育孩子自然没有妈妈那么仔细耐心。所以,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单亲家长都应教导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将孩子的独立能力逐渐培养起来。若培养好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家长的负担也会随之减轻。有许多家长一方面总是包揽孩子的大小事务,不让孩子自己做一点点事,一方面又总埋怨孩子独立性差,遇事只知道要依仗父母,怕孩子长大了无法面对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未来社会。所以说家长的思想认识以及所采取的教育行为都至关重要。
单亲家庭家长在行动上要给孩子提供机会,让孩子自己去不断尝试。孩子的能力得在不断地实践中获得发展,如果没有给孩子提供机会去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又该从哪里培养起来呢?所以,在行动上,单亲父母不应再捆绑孩子的手脚,应让孩子参与实践。只要这件事情在孩子可以承受的能力范围内,而他们也愿意去尝试的,都应果断放手并全力支持孩子去做,即使他们在短期内做得不好也不要紧。
4.“放任型”家庭教育的改进
单身父母抚养子女,既当爹又当妈,肩上的责任就更加沉重。时间久了,单身父母就会觉得身心疲惫,逐渐变得力不从心,再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久而久之,单亲家庭的子女得到的家庭温暖、关爱、照顾以及教育就越来越少了,从而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这样易使孩子存有自暴自弃的心理,长此以往,孩子就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甚至在某些程度上,三观都会有所扭曲。无论夫妻双方离异后关系如何,孩子仍然是夫妻双方共有的,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双方应平静地商议,唯有如此,孩子学习和生活心态才能保持平和。这就要求夫妻离婚后,不敌视对方,继续做朋友,继续共同关爱孩子,要让孩子感觉虽然父母离婚了,但父母还是和以前一样那么爱他(她)。父母除了给予孩子无忧的物质生活,还应多陪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如各种户外活动等。不抚养孩子的一方由于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所以要时常保持和孩子的联系,以享亲子之情。
5.“暴力型”家庭教育的改进
在家庭教育中,由于受到一些封建、保守思想的影响,如“不打不成器”、“棍棒教育”,暴力行为具有高发性与隐蔽性特点。恰好由于其隐蔽性的特点,所以人们开展关于家庭暴力的研究时,相当容易忽视家庭教育中的暴力行为,但事实上,暴力行为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单亲父母不应把孩子看作出气筒,也不应采取太过偏激的教育形式,因为这样容易使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如果父母要求他(她)往东,他(她)绝对选择往西。单亲父母给孩子的的教育应是积极向上的。要使孩子觉得尽管父母已经分开,但他们仍然和以前一样爱自己。同时,父母应教育孩子正视父母已经离异的现状。因此,家长首先就要摆正自己的态度,冷静理智地面对现实。单亲家庭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无可厚非,但是切勿采取暴力。
6.“期望过高型”家庭教育的改进
单亲父母在期望水平上应保持“适中”原则,恰如其分的确定期望值。作为父母,不可能做到对孩子的期望正好和孩子实际的状态、情况相吻合。而是该尽量使自己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情况偏差不要过大,并且默契地配合,这样才能使得教育效果达到最佳。那么应该如何实现呢?
①家长要变换教育思想。孩子的各科成绩在家长心里的在意程度总是高居第一,却忽略孩子的性格、心理和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这都是受了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这种一边倒的教育思想,不仅束缚了孩子的个性、自主能力和心理的发展,还给孩子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因此家长必须变换教育思想,不要永远把孩子的成绩放在第一位,而应放眼孩子的整体,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②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学习特长及课余爱好,帮助孩子正确、全面地了解自己,明白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找到现阶段最能有效提高孩子学习的办法。可给孩子量身制定一个学习计划,但这个学习计划要以合理为前提,让孩子既能达成却又需付出一番努力。一旦目标实现,孩子不仅在学习上有了进步,而且尝到了成功的果实,学习的自信瞬间倍增。
③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难免碰到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作为家长应帮助孩子找到考试失利的原因,让孩子吸取经验,并给予安慰和鼓励,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值,而不是不由分说地训斥,这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7.“金钱型”家庭教育的改进
离婚的单亲家庭父母,总认为满足孩子物质的需求,给他们足够的金钱就可以弥补他们心灵的创伤。这个想法其实是错误的。身为家长,有时间应该多陪伴孩子,要努力和孩子成为亲密的朋友,这样他们才会和家长倾吐自己心里的想法,关系才会越来越亲近。久而久之,会变成孩子真正的“良师益友”,指引孩子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父母可以给孩子钱,但是可以换另一种方式带领孩子去体会这些钱是来之不易的,而不仅仅是给孩子钱,任其挥霍。有时间的话,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去了解下自己工作的环境,如此一来,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还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辛劳。叛逆期的孩子往往什么都爱和父母对着干,觉得得不到父母双方同样的爱护,内心自卑或者行为叛逆,只可以从内心让他自我改变,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父母挣钱的艰辛,让孩子了解如今自己无忧无虑的生活得来不易,从而更认真的去学习,并激发他的责任感,让孩子从内心去接受和改变自己。
结语
总而言之,关注单亲家庭小学生的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尽我们所能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营造一个友好温暖的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家庭和睦了,社会自然也就和谐了。单亲父母要始终相信做人教育是与终身性教育和谐相伴的基础性教育,每位家长都应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树立“为国教子”的和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家长们更要明确的是: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社会的公有财产,是国家共同的财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唯有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这样看来,教育好儿女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私事,也是家长们应当承担的重大社会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父母是社会的主要建筑师。”所以离异后的每一个单亲家长更要加强“为国育才”的意识,以培养“有用、全面、健康”的人才为出发点,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但家长要树立起正确的育人观和亲子观,还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行优良,知晓如何正确的与人打交道,具备基础的文明生活素质,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以构建和谐社会。这就是真正的“为国教子,以德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