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04-20 来源:网络
(一) 编创作品的初衷
起初想编这个作品 只是源于对黑白长扇的喜爱 或许还有一些对武侠英雄们潇洒帅气的崇拜和幻想 并没有真正想刻意去表达什么。
而后来恰巧拜读《有味》中的一篇 有关于墨 引起了我的兴趣 墨,书墨也。墨是一种写字绘画的颜料。当我看见墨溶于水时 大团墨由浓变淡最后无边的蔓延开来,丝丝缕缕流淌于水中,犹如烟雾般的的往上升腾 美轮美奂 强势的侵占却又是细腻的渗透。墨就像武侠小说里面的隐士 低调隐忍却有翩翩风度。就如作品中那些潇洒淡然的女子。帅气不失娇媚,潇洒不失风情。
(二)作品框架与主题
框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建筑工程中,由梁,柱等连接而成的结构。也比喻事物的基本组织,结构。”而从舞蹈层面上来说呢金秋直截了当断言说到“舞蹈结构是一部作品的框架,舞蹈编导通过它将舞蹈的主体展现出来。”《墨迹》这个群舞作品的主要结构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在于烘托整体气氛,塑造女子形象,用群舞和独舞的形式表现,音乐节奏缓慢,动作柔美,更多的在于气息的运用,在一提一沉,一呼一吸间让观众感受“墨迹醉贾岛,树下谗推敲。何不赋一篇,美人或约到 ”的意诗。主要表现女子如墨般的柔美细腻,第二部分渐进主题,主要用群舞的表现手法,集中展现女子所表现出墨溶于水的那种潇洒肆意,墨写于纸的挥洒自如,墨既可变成柔软的液体,可也可化身成坚硬的固体,柔软但坚韧,不卑不亢。第二部分的动作和音乐相较于第一部分变得比较激烈有节奏感,更加频繁的使用长扇,有许多的动作的编创都与长扇紧密相关,多用黑白长扇来展示笔墨飞舞的场景。第三部分,彻底进入作品高潮,快节奏的音乐把观众代入那种笔饱墨酣时的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感。演员的动作张弛有度情绪如火如荼,更好的将现场的氛围渲染到极致。群舞《墨迹》主要是想借墨的本质赋予在女子身上,从而展现女子也可以如男子般潇洒自如风流倜傥,并不只是那般柔弱无用
(三)舞蹈动作语汇与表现手法
《墨迹》在动作创编上主要吸收和采纳了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韵律“提,沉,冲,靠,含,舔,移”在所有的动作创编中将气息作为核心,所有的动作都是由气息带动,由意识带动四肢去舞蹈,在作品动作的编排上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太极,在我看来太极的某些呼吸的方式对于舞蹈而言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所谓太极,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阳以及表与里的两个对立面,这也是为什么我会选择由女生来表现男生的神态动作气息等,因为我坚信在女生不止只有纤弱的一面,一定也有百折不催的另一面。太极的动作强调内外合一,动静相随,刚柔并济的运动方式,动作上的“虚实,刚柔”在运动中自然流畅,从而形成“圆”的主题思想,太极的动作大多以意识为主导,以形传神,让动作和气息加以融合。所以在舞蹈的编排上,动作与道具的配合上,大量地运用了太极的元素,希望达到形神兼备,只有这样,才能称其为舞蹈。
(四)中国古典舞的气息对于作品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对气息的运用要求很高,中国古典舞身法中表现出的闪转敏捷,吞吐自如,脚下或沉稳有力,或轻飘入飞,或小巧灵活,或刚武矫健,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气息的运用,“提,沉,冲,靠,含,舔,移”是古典舞的基本动作韵律,这些都是对呼吸的运用。《墨迹》的动作的编排上十分注重动作与气息的结合,因为只有外在的韵律,而没有内在的呼吸,无论身法规格做得多么的准确也会使人觉得欠缺韵味,这就是古典舞的呼吸特点。由呼吸贯穿作品始终,由内到外的表现情感,这样才能真正的感染观众。呼吸也就是气息,可分为提,沉,松,偷,浮,闲等,古典舞中通常会使用到这些呼吸方法,是舞蹈动作更有表现力。身韵动作绵延深长形如流水制力,时而亮相霎那间的凝聚力,时而明快洒脱的刚脆和富有弹性小巧的寸劲都离不开这些呼吸方式,所以《墨迹》在动作的编排上借鉴了中国古典舞的元素去表现女子本身的柔美温婉,也将经典的古典舞元素“拧倾圆曲”与黑白长扇所结合,创造出新的舞蹈动作。
(五)作品舞美设计
在选择道具上一开始就是十分确定的,因为正是看到了着把黑白的长扇,让我想起了中国山水画的场景,扇子上的黑白渲染的痕迹就像是中国画上的墨,所有一拍即合,就想到了用黑白长扇来表现墨迹,我认为再合适不过,而服装呢,本想塑造的就是潇洒帅气的谦谦公子形象,所以我认为一身素衣是最好的选择,既干净不花哨又和长扇相得益彰,不会喧宾夺主。至于音乐,选用多是古典纯音乐,里面包含箫声,鼓点,古筝等古代典型乐器,在舞蹈的开头,选择了箫声,呜呜箫声清新悦耳,婉转悠扬,含蓄深沉,与柔美的女子形象相得益彰,烘托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气氛。之后的伏笔及高潮部分,选用了鼓点作为主基,古典的节奏感强,又会让人有一种果断干练的感觉,所有利用鼓点的强弱来配合动作的幅度,会使整个画面干净利落,潇洒大气。在灯光方面,最开始采用了追光,将女子的形象很好的突出,由一人引出多人,群舞部分的灯光多采用白光冷光,可以更好地是舞台上黑白分明,干净利索。最后的造型打顶光,光从上至下,由一点散到全部,与最后的造型进行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