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2-04 上传会员:胡编辑
分类:艺术学院 论文字数:11768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安徽女大学生救人被讹”这一起公共焦虑媒介事件。还原媒介流程的中“救人被讹”事件的起因、发展和最终的结果。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官方微博对于社会事件的传播和媒体对于新闻事件细节真实性的缺失、有问题的议程设置环节,都影响着大众对事件的看法。找到在传播过程中一起简单的“扶老人”事件是如何影响社会情绪、如何被事件化的的原因。解读其中的问题环节,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 媒介事件; 议程设置; 传播流程; 社会焦虑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引言:“救人被讹”,公共焦虑媒介事件是如何制造的?-1
正章-1
一、“女大学生救人被讹”,“谎言”引发的一起公共焦虑媒介事件-1
(一)公共媒介事件的起点——迎合社会焦虑-1
(二)谎言的媒体预期——扶老人被讹的报道相继涌现-2
二、“救人被讹”的媒介流程,如何事件化?-3
(一)个别媒体报道的统计-3
(二)以讹传讹的媒体接力,如何完成的?-4
1.初设“问题议题”——女大学生的网络发声-4
2.媒介事件之开端——地方政府微博转载-4
3.问题的发酵——官报转载-4
4.事件的完成——网络与社会媒体跟风炒作,议程的深入-4
5.事件结束——地方公安部门结论,议程反转-5
三、这起媒介事件的问题环节-5
(一)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自证”——核实的缺位-5
1.核实环节的失受-5
2. 地方政府微博“随意”转载-5
3.“把关人的有意无意的缺失”——地方官报的“缺陷报道”-6
(二)不专业的议程设置-6
(三)他证环节完全遗漏-6
(四)社会媒介的情绪性跟风,观点大于事实-6
(五)地方公安部门的结论,议程反转,媒介与社会的沉默-7
四、公共焦虑事件的根源-7
(一)官方微博的不专业-7
(二)网络时代报纸报道的不专业趋势-7
1.媒体商业化的竞争所带来的缺陷-7
2.少数的冷静的社会质疑、专业的社会报道被淹没而且吃亏-8
(三)媒体和社会的“坏事期待”、“成见验证”心理,形成众生喧哗-8
1.网络与主流媒体一次集体协作完成的议程设置-8
2.制造社会焦虑,对媒体更为有利-8
五、公共焦虑媒介事件的特征-9
(一)偶发的一次事件,会再次、多次发生,且有持续发酵的趋势-9
(二)公共焦虑事件往往会造成强烈的社会情绪化反应-9
(三)受众的角色“带入性”很强,容易引发社会话题-9
(四)软性的社会事件,一时找不到硬性的解决方法,
只能任其发展,社会焦躁不安的承受-10
六、公共焦虑媒介事件的答案:传播问题,还需传播解决-10
(一)力求发现真相,完成“假事件”证明-10
(二)证明事件中,少言论引导,强调事件的偶发性,阻止形成“普遍规律”-10
(三)对媒体不专业的报道行为应有监督和社会惩罚-11
(四)社会“碰瓷”法治解决,达到良性效果-11
结语:谎言止于智者,焦虑止于事实-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