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0-06 上传会员:糖太苦
分类:幼儿教育 论文字数:33700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观念会影响其干预行为以及家园合作的效率,进而影响到幼儿的发展。
为了解如今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多方面的认识及干预现状,并探索家长的观念、干预行为与多方面客观因素之间的关系,对成都市的三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的家长开展了本次调查研究。
研究发现, 在家长的认识方面,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幼儿同伴冲突是常见的、有价值的,且需要了解冲突起因,而认知特点、社会交往技能、家庭教养是影响冲突的普遍因素,争抢资源是主要原因。在家长的干预方面,大部分家长会干预其中,但能恰当处理情绪,且会让幼儿尝试自己解决冲突。保证安全、发展技能是家长的主要干预动机,帮助指导、劝解谦让是家长的首要干预方法。家长对身体冲突更多直接干预,对低程度冲突的干预态度有差异。家长认为最大的困扰是对方家长的介入,最大的期望是家长能持有恰当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具体分析发现家长的身份、学历、职业、经济水平、子女结构及幼儿年龄都与家长的态度有一定关系,而幼儿性别则与此无关。
本次研究总结出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认识有所进步且较为积极,也能较恰当地干预其中,但是仍存在误区。对此,研究者从家长、社会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幼儿同伴冲突;家长观念;家园合作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1
(一)研究缘由-1
1.同伴冲突是幼儿交往的重要部分-1
2.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观念影响其干预行为,进而影响幼儿的发展-1
3.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观念及行为影响家园合作-2
(二)文献综述-2
1.幼儿同伴冲突研究现状-2
(1)幼儿同伴冲突的价值-2
(2)幼儿同伴冲突的影响因素-3
(3)幼儿同伴冲突的起因-4
(4)幼儿同伴冲突的干预策略-5
2.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认识和观念研究现状-7
(1)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认识和观念-7
(2)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认识和干预状况的现有研究方法-8
3.已有研究的不足-8
(三)概念界定-8
1.冲突--8
2.幼儿同伴冲突-9
3.冲突干预--9
(四)研究意义-9
1.理论意义--9
2.现实意义--9
(五)研究设计-10
1.研究目的--10
2.研究内容--10
3.研究方法--10
(1)文献法-10
(2)问卷调查法-10
①问卷编写-10
②问卷对象-11
(3)访谈法-12
一、研究结果-12
(一)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特点的基本认识-12
1.幼儿同伴冲突是有价值的-12
2.幼儿同伴冲突存在普遍性-13
(1)幼儿同伴冲突是常见的-13
(2)认知特点、社会交往技能、家庭教养是影响幼儿同伴冲突的普遍因素-14
(二)家长对幼儿冲突起因的认识-15
1.了解冲突起因是必要的-15
2.争抢资源是幼儿发生同伴冲突的主要原因-16
(三)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干预现状-17
1.家长干预幼儿同伴冲突的行为现状-17
(1)大部分家长会干预幼儿同伴冲突-17
(2)家长都会让幼儿尝试自己解决同伴冲突-18
(3)帮助指导、劝解谦让是家长干预冲突的首要方法-19
2.保证安全、发展技能是家长干预冲突的主要动机-21
3.家长对不同的冲突行为有不同的干预行为-21
(1)家长在自己孩子发起身体冲突时会更多直接干预-21
(2)家长在自己孩子受到身体冲突时会更多直接干预-22
(3)家长对两种冲突发起者的低程度冲突的干预态度有差异-23
4.大多数家长在面对幼儿同伴冲突时能恰当处理情绪-27
(四)家长对处理幼儿同伴冲突的困扰及期望-28
1.对方家长的介入是最大的困扰-28
2.期望家长能持有恰当的认识和处理方式-29
(五)家长、家庭、幼儿的客观因素与家长观念的相关分析-29
二、研究结论-31
(一)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多方面认识较积极-31
(二)家长能较恰当地干预幼儿同伴冲突-31
1.家长能使用恰当的方法-31
2.家长在大多情境下能较平等地对待不同冲突行为者-31
(三)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干预存在误区-31
1.家长的干预重保护-31
2.家长的干预行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31
(四)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观念与家庭内多方面客观因素有关-32
1.家长自身客观因素影响家长观念-32
2.家庭内幼儿客观因素影响家长观念-32
(五)家长双方的干预观念及行为受到家长重视-32
三、研究讨论-33
(一)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认识有所进步-33
(二)家长的干预情况有进步但误区仍存在-33
1.家长的干预有进步-33
2.家长的干预误区仍然存在-33
四、研究建议-33
(一)家长需对幼儿同伴冲突持有恰当的态度-33
1.更新教育理念-33
2.避免过度保护-34
3.帮助幼儿掌握恰当的冲突解决策略-34
4.从幼儿的角度看待同伴冲突-35
(二)幼儿同伴冲突需要受到全社会的重视-35
1.社区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36
2.合理使用社会媒体-36
五、研究不足与反思-36
(一)研究不足-36
(二)研究反思-36
参考文献-38
附录1:-41
附录2:-45
致谢--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