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1-26 上传会员:小兔乖乖
分类:音乐舞蹈论文 论文字数:6190 需要金币:500个
摘 要:中国原始的乐器之一是骨笛。在河南出土的距今八千多年的骨笛就可以说明这个事实。在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度社会,都可以看到骨笛的身影;随着时代的发展,骨笛已逐渐演变成今天的竹笛。在新中国成立后,竹笛得到快速发展,这与赵松庭先生的继承和发扬是分不开的。他是中国竹笛国粹艺术的传承者与发扬者,赵松庭先生还创办了浙派竹笛,并创作了融入南派与北派技法的竹笛作品《早晨》,不仅如此,民间的音乐文化,民间的戏曲都是他的竹笛创作文化背景。但是他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在婺剧的基础上创作的,其中最有戏曲特色的竹笛曲便是《二凡》。
关键词:创作,婺剧音乐,影响,笛曲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1
2 赵松庭及其笛曲简介-1
2.1 赵松庭简介及其笛曲创作-1
2.2 浙派的产生-1
2.3 竹笛的改良与传谱-2
2.3.1 排笛-2
2.3.2 弯管笛-2
2.3.3 赵松庭竹笛传谱-3
3 婺剧音乐概述-5
3.1 婺剧音乐介绍-5
3.2 婺剧的主干唱腔“二凡”的伴奏分析-5
4 婺剧音乐对笛曲《二凡》的创作影响-5
4.1 婺剧音乐在旋律上对笛曲《二凡》的创作影响-5
4.2 婺剧音乐在演奏技巧上对笛曲《二凡》创作的影响-8
4.2.1 拖腔与气息-8
4.2.2 换场与循环换气-8
4.2.3 “紧打散唱”与“紧伴慢吹”-9
4.2.4 韵味与圆滑音-9
4.2.5 韵味与指法-9
5 以婺剧音乐为素材的笛曲《二凡》创作评估-10
5.1 婺剧音乐唱腔与民族器乐创作的联系-10
5.2 浙派笛曲《二凡》的社会价值-10
结 论-11
参考文献-12
致 谢-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