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写作技巧 更新时间:12-08 来源:网络
农民是我国社会结构中最大利益代表群体,满足了农民的需求,便是满足了大部分人民的需求。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可以作为实现这一需求的基础而又重要的保障手段,然而,目前属于我国特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养老保障制度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一、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一)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必要举措
快速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可以使得农村老百姓不再因养老这样的基本生活需求而担忧。这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是政府处理社会隐患的一种常用手段,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个必然的答案。随着社会日趋稳定,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有所减少,人口死亡率必然下降,人的寿命也因为医疗技术的提高而提高。与此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实施,人们生活观的巨大改变,丁克族的出现,使得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整体上,人口老龄化增长的势态加快。然而,农村现有的物质资源,政策资源等等相比于城市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通过提高农村老年人在物质、精神、医疗等层面上的质量,来快速解决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都成为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改善城镇化进程格局和人口流动加速的重要前提
当我国的经济模式从计划经济成功过度到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时,社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于三种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变化,导致人口流动增加,农村的人口尤其是青壮年人口不断向城市涌进,进行就业,这就造成农村就业劳动力匮乏,这其中包括很多年轻人、中年人流向大中城市,最终造成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而与此同时,这些流动的剩余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可能因生活的需要暂时流动,也有可能是永远迁移,无论怎么变化,都是劳动力的流动,长期在城镇就业而定居的城市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人口,就会与生活在农村的父母长期分居,这都会使得农村老年人口在农村总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老龄化问题严重,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从这个角度上说,使得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得到完善是可以改善城镇化进程格局和人口流动加速状况的。
(三)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加强传统养老模式的必要选择
众多学者研究发现,当今,依靠家庭养老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功能明显减弱。具体表现为:一方面,随着社会变革脚步的加快,wWW.eeeLw.cOM青年农民追求独立自主并且个性张扬,这动摇了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和社会地位。而且现在青年农民的老人赡养意识淡薄,这也不利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加强。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观念也得到了转变,越来越多的老人在出于对自身的考虑和对孩子的考量之后,宁愿自己掌握把经济实权,满足自身安全感,也不愿靠后代来赡养自己。这使得养儿防老不再具有保障性和可靠性,家庭养老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了挑战。其次,家庭规模的减缩以及其居住选择方式的变化,导致老年人独居的机会增加,减少了依靠家庭养老的可能性。从个人来看,比如,现在的众多年轻人在婚姻观上崇尚结婚之后必须和长辈分开来居住,从而保持所谓的独立个人空间。从国家层面上来看,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优生优育”政策的引导与实施导致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农村中青年农民数量日益减少,依靠家庭养老也逐渐成为问题。在农村中,随着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的提升,家庭规模的逐渐缩减,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导致赡养老人的能力在弱化。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向城镇转移,即使这些流动人口仍能够在经济物质上接济自己的父母,但是由于无人照料日常生活,老人的生活出现困难,这势必会影响到农村老年人的供养。第四,一方面,仅靠土地养殖,农民收入提高缓慢;另一方面,因医疗等其他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农民的养老既缺少经济上的支持,又缺乏家庭照料的“双重难题”,使得农民的养老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最后,土地养老保障功能减弱,主要依靠家庭养老难以实现。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非农业的迅速发展和耕地合并的商业化,使得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大量的农村人口离开土地。因此只有通过完善现有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才能解决传统依靠家庭养老模式弱化的问题。
(四)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办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差距。城市经济主要以现代化的大生产为主要发展模式,而大多数的农村依旧以小农经济为主。城市与乡村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相比之下,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也较低。虽然,这些年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投入支持不断增加,但是向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际投入并未增加。
从以上农村养老保障的问题的现状来看,可以发现完善这个制度的必要性,然而作为制度的执行者也就是政府,政府只有通过承担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责任,认真做好农村养老保障工作,才能使该制度向良好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