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写作技巧 更新时间:03-31 来源:网络
内容提要: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他们生存的愿望是希望与天更近,因此有“云朵上的尔玛”这一美称。羌族人民能歌善舞,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羌族人民创作了自己本身的艺术。羌族舞蹈艺术在羌族人民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千年的舞蹈艺术是羌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之一。沉淀着深厚的历史。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古羌族成为游牧民族,以养羊为主,每天和羊朝夕相处,羌民和羊的感情日益增进,加之羊在社会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羌民逐渐形成了对羊的崇拜。随着历史的积累和变化,羊文化渗透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舞蹈是其中之一。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历经数千年的创造与发展积累的产物。512地震使得北川羌族自治县承受了巨大的损失阿坝藏羌自治州也在地震中受到巨大的冲击。地震不仅让羌民遭受严重的人员伤亡,羌族的文化也损失严重,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本项目以舞蹈编创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编创者收集各类文字及视频资料加以整理,将羊文化融入编创作品中。传承及创新羌族历史文化。
关键词:羌族 羊文化 舞蹈编创 传承保护
(一)羌族舞蹈溯源
羌族是中国西北地区一个有着历史的民族,是我国五十五个民族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时代的变迁,羌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是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顽强的民族毅力得到生存和发展。有关羌族历史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说文.羊部》:“羌,大禹西羌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在当时中原人把游牧民族都称为“羌”。水是人类生活必备的资源之一,生活离不开水。例如藏族和羌族它们都是在有水、草的地方游牧生活。随着历史的变迁,羌民不断迁徙,现今他们主要分布在川西北的高原、半山以及河谷等地区。在这种地区生活和在平原生活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各种生活体态都不一样。羌民把独特的生活体态、行动特点、劳作体态都融入民族舞蹈里面。因此舞蹈风格独特明显。远古时期,语言受限,羌民依靠动作和手势交流,男女之间表达爱意也依靠舞蹈动作。独特的自然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凡响的羌族舞蹈文化。
(二)羌族舞蹈风格特点
羌族人民生活在高山峡谷地域,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进行着农耕劳作生产活动。在狭窄崎岖的道路上行走腿部力量要控制好才能行走的稳当。所以羌族人民下半身包括(跨部、脚、下肢)都非常灵敏。舞蹈动作都是从生活细节动作提炼演变而来的。那时候就有了舞蹈的萌芽。由于长期的积累,所以现今胯部、小腿的动作元素都很多。胯部动律大致分为四类,顶胯、摆胯、甩胯、转胯。羌民主要靠背运送物资,这样能够承受更重的重量。手臂为辅,手臂受到了限制。所以手部动作较少。屈膝、由胯部带动上肢、一顺边也是羌族舞蹈的基本动律。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特色风格的民族文化,都是受所在地区各种因素形成的。劳动是人类生活必会的技能之一,通过劳动要进行沟通,因此创造了舞蹈动作。羌族的舞蹈来源于生活劳作,辛辛苦苦的劳作也要有一种方式宣泄,因此边劳作边编创舞蹈娱乐,舞蹈动作也是慢慢的从生活劳作及模仿狩猎中提炼出来的。因此舞蹈中庆祝丰收等劳作的欢乐场景随处可见。长期的发展就有了舞蹈文化。羊在北川古羌族人民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用。羌民非常崇拜羊,因此有了羊图腾。图腾动物可以保护和警示种族。羊成为羌民的保护神。随着历史的推进,羊给羌民带来生存之道,慢慢的羌族人民对羊有了特殊的感情,甚至融入了血缘情感。羊开始在羌族中显现出神圣性。羊文化充分的融入羌族人民的生活中。现今,服饰和舞蹈等都体现着羌民对羊的崇拜敬仰之情。
羌族的舞蹈大多跟生活活动相扣,例如嫁娶、祭祀等。最古老的《羊皮鼓舞》、《克西格拉》、《青年锅庄》等舞蹈都是无伴奏的,边唱边跳。动作变化比较自由,从中看出羌民生活气息的浓郁、动作也没有严格的规范。虽然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但是基本动律都一样,脚部的动作比较灵敏,比较多。反映了羌族的地域风情。
作品中提炼运用了上身倾斜转动的拧倾韵律,并且运用了一顺边的元素。跨步的动作也比较多,顶胯、转胯等。由胯部带动身体各个关节运动。在此提炼及创新。
羌族是古老又悠久的民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依靠口传身教来传承。历经了岁月的磨练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国家将“羌族羊皮鼓舞”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华少数民族历史发展探索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不断的冲击着本土文化,使其传承面临着危机。特别是5.12地震后,更加雪上加霜。因此笔者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从羌族传统舞蹈历史入手,提炼其元素,编创、创新及传承羌族舞蹈。民间舞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希望羌族文化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下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得到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