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7-16 上传会员:笑笑
分类:小学教育 论文字数:21266 需要金币:1000个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学生去主动探究,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本文以生本理念和教学设计的内涵为基础,重点探讨了在小学数学课生本课堂的教学设计的过程和特点,并在实习期间进行了实践与反思,初步体会生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的优势和不足,反思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中年段; 生本教育; 生本课堂; 教学设计;
Abst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 reform, the concept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Born under this concept class, return the real class to students, let the students act as the teacher's role, let the students to explore actively, make classroom learning students conscious behavior. Student-based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is geared to the needs of all students, for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 active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lass, during class, this paper preliminary experience born under this concept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to reflect on new teachers in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Key words: primary mathematics;Based on student education; With the students for this class; The teaching design;
问题提出的背景
社会背景:传统的师本教育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学生的学习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够主动发现和思考问题,从而阻碍学生自身的发展与成长。针对这一问题,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所谓生本教育,是为了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教是为了更有效的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是生本教育的最高境界。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他的潜能得到激发,他的天性得到张扬。生本教育,主张在教与学的关系中,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开展数学活动;主张以生为本,通过学生经历活动,动手实践,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尤其强调培养思维品质。
课标背景:新课标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上这些都说明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是要确立一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生本教育很好的依据课程标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笔者在深入观摩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后,产生了对生本课堂浓厚的关注兴趣。通过研究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教学设计,把知识点转向思维点,把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在思想发生处,知识形成处,能力成长处,情感蕴含处下功夫。体会生本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在课前,教师将核心性的知识通过前置性小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或者直接让学生针对要学习的新知识,自主探索,找到自己的起点和要达到的一个目标。然后分析学生可能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做好充分预设。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汇报交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考虑到师本和生本并不是两个相对立的理念,关键是在什么时候做到生本。比如,好几个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都达不到点子上,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而不能仅仅在一旁聆听。然而,教师的收和放,把握好时机做到恰到好处的“现身”,是非常有难度,需要不断实践和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