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5-09 上传会员:一年级3班
分类:文学论文 论文字数:10333 需要金币:500个
摘要:自《三国志演义》成书以来,其中刘备的形象一直饱受争议。有论者认为刘备是忠、义、礼、智、孝的化身,是传统中国儒家明君圣主的代表;亦有论者认为刘备虚伪奸诈、口是心非、善于韬略,是谙于老子之道的乱世枭雄。且其形象在学界与民间也有不同的评价。从而导致了人们在刘备人物形象问题认识上的争辩性及对其真实形象理解的模糊性。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主要从正反两方面对刘备的形象进行分析,力图对还原一个真实全面的刘备,这对于我们把握小说内涵、理解历史人物和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刘备,仁义忠厚,虚伪奸诈,多元立体化
《三国志演义》是一部颇具艺术价值的历史演义小说,塑造了一些在文学史上极为经典的人物形象,例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肝胆相照的关羽、既奸且雄的曹操等,久有“智绝孔明、义绝关公、奸绝曹操”之论。然而作为小说着力打造的正面主人公之一,享有正统蜀汉之主尊贵身份的刘备,形象却反倒不似曹操等那么鲜明,以至于造成后世学者和民间百姓对其人物形象认识的不统一,乃至完全对立的分歧,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统一呢?
《三国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正值改朝换代的社会大动乱之际,兵祸连年,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文人士子前途无望,人们渴望出现一位能够一统天下,上谢苍天,下安庶民的贤主明君。史有贤君口碑的刘备便被文学家适时推出来,以安抚现实,让百姓有所寄托。罗贯中视刘备为富有儒家精神的理想君主,在《三国志演义》中表现出鲜明的“尊刘贬曹”倾向,极力渲染刘备的仁义忠厚与贤明礼士,而对曹操在艺术上的形象丑化则不遗余力,力图在对比中凸显刘备仁德贤明的理想仁君形象。然而正是作者这种对刘备仁君贤主形象的过分强调及对其缺点的故意淡化的私心,使得其形象显得不真实,造成“欲益反损”或“弄巧成拙”的效果,因为对他的塑造太过完美反倒成了一大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