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2-27 上传会员:三只小羊
分类:文学论文 论文字数:8458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吉普赛民族,是一个从未停止流浪,浪漫与传奇并存的民族。大篷车上是吉普赛人的交通工具,他们坐在大篷车上浪迹天涯,有着独树一帜的风俗习惯,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他们既是现代文明的参与者,也是现代文明的局外人。正是这些特质,吸引了学界的关注,得到文学家的喜爱。18世纪80年代,在三位语言学家的努力下,吉普赛民族的神秘面纱才被揭开。19世纪的西方流派众多、名家大师层出不穷,无论是浪漫主义先行者雨果,还是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梅里美,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亦或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先驱高尔基,他们笔下的吉普赛女郎形象都掀起了一股热浪,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主要从十九世纪四部以吉普赛女郎为主角的文学作品入手,即《茨冈人》、《巴黎圣母院》、《卡门》和《马卡尔•楚德拉》分析真菲拉、爱斯梅拉达、卡门和拉达这四个吉普赛女郎形象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阐述造成这些异同的原因。
关键词:吉普赛女郎 自我投射 吉普赛情结
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引言-2
二、 十九世纪西方文学中的吉普赛女郎形象-2
(一) 相同之处-2
1. 美丽的外表-3
2. 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3
(二) 不同之处—性格与气质-5
三、 分析异同形成的原因——作家自我的投射-6
1. 吉普赛情结-6
2. 自身欲望的展现和变形-7
四、 结语-8
五、 参考文献-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