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9-04 上传会员:吃饭了喊我
分类:文学论文 论文字数:14523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历时数十载的著作,是一部描述狐鬼花妖的文言小说。他改变了狐的传统解构模式,打破了前代文学作品中对狐女的偏见,以一种新角度阐释狐女的个性特征,并赋予她们人性的审美内涵,创造了一系列的“正义之狐”,其中又包括智狐、贞狐、侠狐等,让狐女成为人性闪光点的集结体,然而万物相生相克,所以狐女不会单纯是美好人性的象征,更是作者笔下的“照妖镜”,揭露人性的自私、社会的弊端以及大环境的黑暗。本文将根据文本细读,文献研究、辩证分析等方法从狐女形象的源起与演变、狐女形象的重塑与分类以及创作心态来对狐女形象的审美价值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究。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女形象;审美;创作心态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 论-1
一 狐女形象的来源与演变-2
(一)“狐女”形象的源起-2
(二)蒲松龄对狐女形象的重塑-3
二《聊斋志异》之狐女形象-5
(一)心地善良的“正义之狐”-5
1.至情至性的“爱情之狐”-5
2.至真至诚的“友情之狐”-6
3.扶危济困的“侠义之狐”-6
4.聪慧睿智的“才智之狐”-7
5.有情有义的“忠贞之狐”-7
(二)狡诈阴险的“作祟之狐”-7
三 狐女形象的多重意味-8
(一)人性与狐性的统一-8
1.美貌与智慧的结合-8
2.纯真率直的性情-9
3.高尚真诚的品格-9
(二)人性与狐性的对立-10
1.认同俗世与渴望自由的矛盾-10
2.自卑与自尊的矛盾-11
四 从《聊斋》狐女形象看作者的创作心态-12
(一)矛盾的心态-12
1.宣扬个性与维护传统之间的矛盾-12
2.批判科举与追逐功名之间的矛盾-14
(二)孤愤的心态-15
1.仕途坎坷之悲愤-15
2.社会弊端之忧愤-17
结语-19
参考文献-20
致谢-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