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8-27 上传会员:碧小池
分类:文学论文 论文字数:9073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关于小说的“诗性”问题,作家和研究者莫衷一是,都各有各的观点和看法。张承志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诗,无论小说、散文、随笔、剧本,只要达到诗的境界就是上品。”达到“诗的境界”便是他小说创作所追求的目标。张承志的小说创作,是带有着明显“诗性”特征的创作,而《黑骏马》更是张承志小说作品当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因而关于《黑骏马》的“诗性”内涵研究是有一定依据与研究价值的。本文试从文体学、本体论这两个角度,对张承志小说《黑骏马》的诗性内涵进行探究,以期对现阶段的研究者所涉及的诸多观点进行一番初步的整理总结,并希望能对相关研究略有补益。
关键词 《黑骏马》,诗性,文体学,本体论
一、引言
“诗性”概念开始被中国的作家们不自觉地运用在小说的创作中,其发端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与传统文言小说的分割点,自此以后,常见于诗歌的抒情笔调逐渐融入到小说的文体创作当中,使其呈现出抒情化的效果,从而一改传统小说重叙事、轻抒情的面貌。
在不自觉中受到“诗性”创作理念的影响下,较以往更为强烈的情感被灌注到小说的文体里,给其中的人、事、物、景、境打上了作者特殊的情感印记。符合“诗性”特征的小说甚众,仅五四时代的例子就不在少数: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萧红女士的《呼兰河传》、《生死场》,沈从文先生的《边城》、《长河》,以及鲁迅先生的《祝福》、《故乡》、《伤逝》,无不带有着,比较浓烈的“诗性”意味。
中国当代的优秀小说中,颇有一部分直接继承了五四“诗性”小说的传统。《黑骏马》就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