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8-27 上传会员:碧小池
分类:文学论文 论文字数:12227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是男性文人虚拟女性创作的结果,主题意蕴更加丰富,更具代表性。通过表达离别的愁苦、感叹青春的易逝、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这三个主题,反映出她们的爱情意识。但思妇诗所传达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男女之情上,而是男性借女性的视角,塑造忠贞妇女的形象,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思妇诗表现出东汉末年文人士子政治上的失意,透视出动荡不宁的汉末文人生活的一个侧面。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思妇诗,主题
绪论
任何时代的诗歌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艺术表达。由东汉末下层文人创作的《古诗十九首》作为我国诗歌史上一个独立的单元,代表着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现,是对汉代乐府光辉成就的总结,也为建安文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古诗十九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价值是无可取代的。这组诗歌的内容,不是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便是描写思妇闺愁。而思妇诗作为男性文人虚拟女性创作的结果,主题意蕴更加丰富,更具代表性。《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传达出的思想情感并没有停留在男女之情上,而是通过男女之情反映动乱时期文人士子的羁旅愁怀,从中透露出时代的哀愁与苦闷,和对人的生死、生存价值作的思考。
目前学术界关于《古诗十九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作年代与作者、诗歌题旨、艺术特色、美学意蕴的探索等方面,虽有不少精辟看法,但大多是承袭前人说法,并无新见。对于《古诗十九首》中思妇诗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类:
一是针对具体文本的研究。主要从诗歌的语言、主题、创作手法出发,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曹旭《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等。考证与鉴赏相结合,不仅注重诗歌语义的分析,又强调了诗歌的语言、题旨等方面,是受西方理论影响的具体表现。隋树森的书对研究者而言最具参考价值,因为收录的资料最多。马茂元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和历史观,注重美学意义的探讨。陈心愉《古诗十九首综论》、宋瑞斌《<古诗十九首>思妇诗主题探析》、宁大清《美丽的哀愁——思妇诗浅谈》、胡艳《意悲而远 匠心独运——试论<古诗十九首>思妇诗的艺术构思》、宋大波《深沉的题材 诚笃的情感——<古诗十九首>思妇诗之管见》、唐玲《从<古诗十九首>浅析拟女性写作》等文章立足文本,分析探讨了思妇诗的题旨、创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