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8-27 上传会员:碧小池
分类:文学论文 论文字数:9636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往事》系列小说是澳大利亚儿童文学作家莫里斯·葛雷兹曼的作品,2013年被翻译引进国内,被誉为“二战伤痕文学新经典”。本文针对这个系列小说中呈现的独特儿童成长视角,试图以一个新的角度对大屠杀文学进行解读,以新批评文本细读法为基础,结合二战后大屠杀话语研究成果和儿童文学视角叙事模式的研究成果,对《往事》系列小说进行细读与分析。通过主人公“菲利克斯”自我救赎,重点研究幸存者菲利克斯对犹太大屠杀的目睹、自我挣扎后的救赎,以及菲利克斯话语中的真相表述。从幸存者的经历中,探求犹太人在二战大屠杀以及后大屠杀时代的身份认同与精神救赎。
关键词 大屠杀文学;罪与救赎;叙事模式;儿童话语
《往事》系列小说以二战中犹太大屠杀为原始背景和起点,讲述了犹太书商之子菲力克斯两次“冒险”的生命历程。十岁的菲力克斯对生活无尽的幻想与憧憬,身上的犹太血统与文化传承让他乐观向上,直到越来越多纳粹分子的行为使他充满了怀疑,一本本犹太书籍的焚烧、对犹太人的唾骂……菲力克斯在一次又一次的悲伤目睹中,终于意识到事实的残酷正因为他是犹太人,这是他身上最为厚重并且一辈子都无法摆脱的“罪”。二战后菲力克斯到达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远离了少年时代所经历的残酷往事。孙女小塞尔达的到来,让八十岁的菲力克斯不得不重新审视过去。小孙女塞尔达在面对困难的勇敢,敲开了菲力克斯的心,他开始直面那段深埋的记忆,回到老小孩的状态——重新拾起对生活的幻想和无尽的勇敢。
《往事》系列小说以孩提的视角展现了不一样的“犹太大屠杀”,小说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幸存者”的创伤性回忆。作者莫里斯·葛雷兹曼对犹太民族的身份认同,通过菲力克斯的“上帝”视角和儿童视角表现出与成人视角有所不同的看法。本文以菲力克斯的“罪”与“自我救赎”为线索,从幸存者的记忆出发,试图探讨出犹太民族的身份认同与后大屠杀时代犹太民族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