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2-31 上传会员:糖糖不爱吃糖
分类:本科论文 论文字数:18123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关羽作为东汉末年刘备手下的一员大将,常被后世尊称关公,被寺庙奉为圣人。凝望中国历史,关羽形象经过历代变迁,通过史学家,文学家,戏剧家以及民间群众的打磨美化发展,早已由一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成为与“文圣人”孔子并肩的“武圣人”,其精神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在最早记载其事迹的《三国志》中,作者却只是在列传中将他与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并列,涉及关羽的文本部分字数不足千字,在简单罗列其身世以及有关历史事件后便潦草收尾。而当年从解州出走的关羽,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日后自己竟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真正大量提及与完善关羽形象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以时间为经,以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为纬,建构起自三国形成至西晋统一近百年的宏阔历史空间,关羽也由《三国志》的次要一般地位上升为全书最光彩最完整的艺术形象。《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确实在外在相貌与内在精神以及文本情节方面有着不少差别。而这种形象差异则主要由正史与小说的创作方法的不同,作者的写作喜好不同,时代的因素,民众对关羽的接受程度以及关羽本身形象的转变五方面造成的。
关键词:三国演义 三国志 关羽 形象分析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 论-
一、比较分析-1
(一)《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关羽外在形象的对比-1
(二)《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关羽内在精神的对比-2
二、文本分析-7
(一)史传无,小说“无中生有”的情节-7
(二)史传有,小说被“移花接木”的情节-9
(三)史传有,小说进一步“渲染”的情节-9
三、造成原因-10
(一)主要原因:史记与小说的不同-10
(二)次要原因-12
(1)作者爱好-12
(2)时代因素-13
(3)民众对关羽的接受程度-14
(4)关羽本身形象的转变-15
四、当下认知-16
五、结 语-18
参 考 文 献-19
致 谢-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