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任务书 更新时间:09-01 来源:网络
研究目的和意义:
企业除了能够为社会带来商品和服务,还能最大程度的创造社会价值,当然最终目的是获得利益。自从利润被国家列为衡量企业业绩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之后,中小企业为了这个数据争相吸引消费者,还有些企业直接在数据上动脑筋,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运用自己获取信息的优势,有针对性的对会计政策加以比较选择使报表中利润呈现更有利数字的政策,这些利用违法违规方式对利润进行虚增虚减的做法,称之为利润操纵。于是利润操纵在主观和客观环境下应运而生,萌芽发展。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中小企业,利润操纵的现象都非常普遍,在历史上也一直存在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财会信息和财务报表加以粉饰的手段也愈发高明。不仅模糊了企业的真实信息,手段高明者甚至还让税务人员无法判断真假性。同时又损失了国家税源,使社会信息失衡,导致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加剧。只有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防范机制,尽快遏制该现象的蔓延,才能促进整个社会和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对利润操纵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企业采取不正规方式调整利润的目的和手段,从税务机关的角度对利润的操纵手段严格审查,并针对政策上的遗漏予以完善,保护那些法律意识淡薄的企业,给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与竞争环境,引导这些占中国大半市场的企业健康蓬勃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所得税法》、《小企业会计准则》等针对企业的法律的出台,遏制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举措显得越来越必要,越来越迫切。
课题研究现状:
国外文献:
外国的学者在20世纪50--60年代时就开始研究企业的利润操纵现象,对原因、手段及对策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成果。
Raymond Fisman & Jakob Svensson(2007)在实证研究中得出结论,寻租额与企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寻租和腐败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成为了中小企业利润操纵的环境诱因,数据证明社会其他机构正在关注打击腐败的方式上,希望不久会有突破。
Dechow(1996)研究的是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即SEC强制行为的公司企业,他发现利润操纵的重要诱因是能够吸引低成本的外部资金。作者认为企业希望以低成本来筹资并避免债务契约的限制,因为调查的样本企业中的数据显示并没有发现管理者操纵高价卖出股票或者获得较大收益的奖励。作者表示,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是较好的对策,有利于减少企业利润操纵行为。
S. Mohanram(2003)研究的是正当手段的盈余管理和非法手段的利润操纵的部分区别,并指出盈余管理不全是会计手段的利润操纵行为。并指出了选择利润操纵行为的原因以及手段的广泛性,最后给出会计定量测算公司盈余和可操纵性利润的计量方法。
Magrath & Weld(2002)认为,无论是故障、盈余管理还是会计的欺诈案之类的利润操纵,损失的都是货币。他主张管理者从事平滑的活动来保持企业稳定的收入流,维持市场估值。他认为投资、销售、支出和决策是管理者让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和必要的管理策略,只有企业更加稳健的发展才能遏制住利润操纵的行为。
Bowman & NaVissi(2003)通过实证研究表明非正常性收益是公司进行利润操纵决策的重要信号,加强对财务报表中非正常收益中自行列支项目的控制是防范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重要手段。
国内文献:
国内对利润操纵的研究较之国外要略晚一些,大多从利润操纵是否存在的问题上开始的。在有关利润操纵的对策方面,持监督作用为主的人居多,其他人则是提出了更多新的观点。
陈卫红、杨楠(2010)强调了中小企业在中国的重要性,认为这些企业底子薄弱,国家应完善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在方式上他觉得挂账是企业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段,在对策中提出要保证会计方法的延续性和完善资产评估的处理方法。
刘福清、张蔚文(2009)提出这种行为的原因是逃避税收,同时也为了融资资金和获得资质。在对策中作者主张监督作用,认为只有政府、外界、注册会计师、新闻媒体的监督做好了,才能改变利润操纵现象的蔓延。赞成监督作用的还有李玉凤学者和姚斌学者。
李玉凤(2007)认为外部监督作用是重要的因素。他总结中小企业的操纵特点是:管理操纵为主和非法手段居多。并阐释了6点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客观因素,分别是管理有限、信息不对称、制度自身缺陷、纳税环境恶化、外部和内部监督不当,认为外部和内部监督不当重要原因和催化剂。
而姚斌(2006)在监督方面写的较为详细,并分别站在企业、会计和社会的角度通过内在监督机制、外在监督机制和社会审计三方面写对策,内容详尽且实用性较强,并可实现利润操纵的有效治理。
孙恳(2005)在其他学者研究对策的时候把案例提出来作为警示,他以琼民源和安然公司这两家中美的案例进行比较,初步结论就是与国际接轨的口号要考虑本国实际,然后再强化监督加快披露维护公众的利益。
李延喜、姚宏、高锐(2006)在识别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们描述了警戒与安全区域的数字判别。他们设计了十七组数字指标进行模型研究,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指标的相关分析和横向对比中发现了有无操纵利润行为企业差异的定量指标,通过“警戒区域”和“安全区域”的实证分析给出识别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润操纵行为的方法。
任永宏(2010)用数据证明,中小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中超过55%的中小企业会非法操纵利润,他提出常见的利润操纵手法有:操纵会计估计、操纵销售收入、操纵会计政策和操纵关联交易。并在建议中提出新的对策,即从4个方面加强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操纵呈现虚亏实盈和虚盈实亏并存的特征。
甘群(2006)认为利润操纵中会计舞弊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但在治理中提出了新的对策即“法务会计是治理财务舞弊的新利器”。也就是说,作者认为法务会计该应运而生,成为对付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新工具。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及创新点:
本文首先讲述利润操纵的现状及原因,并用表格使利润操纵的现状清晰明了,同时列出了利润操纵的原因。接着讨论利润操纵的6个主要手段并加以详细描述,然后以徐州某房地产的案例加以辅佐,使企业利润操纵的部分手段加以证实,最后陈述针对利润操纵采取的对策。本文的创新点是在利润操纵中增加了新的角度即从税务机关角度分析利润操纵的原因及对策,增加了利润操纵的可实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