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任务书 更新时间:05-28 来源:网络
课题依据:
当前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比语言学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对比的方法在语言研究中的运用,却有着相当漫长的历史。尽管如此,对比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并没有全面加以概括。因此分析对比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对于运用英汉对比分析以更好地实现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极具重要意义。
国外对于对比语言学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上半叶,德国语言哲学家Humboldt(1836)提出了语言比较与探索精神的关系的理论。进入20世纪以后,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可以说,它在欧洲和美国可说有两个源头。在欧洲,关于对比语法的设想是著名丹麦语言学家Jespersen(1924)最早提出来的,而美国的对比语言学肇始于人类语言学家B. L. Whorf(1941)。相同的是,他们都将对比研究作为比较研究的对立面提出。二战以后,由于外语教学的需要,语言学家Fries(1945)提出了以对比作为教学基础的设想。根据这一构想,Lado(1957)对如何对语音、词汇、语法、文字、文化进行对比进行了全面探讨。现代学者一般以此作为对比分析这一语言分析方法建立的标志。
国内对于英汉对比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1898年出版的《马氏文通》和严复的《英文汉估》。但是,国内的英汉对比研究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真正兴起,进入快速发展期。吕叔湘(1977)发表的《通过对比研究语法》,促使对比语言学在我国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在这之后的二十多年来,研究者们在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和文化等多方面的英汉对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从最初单纯的微观研究逐步扩展到了中观和宏观研究。但是,对于对比分析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许多成果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没有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全面地概括。
本课题旨在分析英汉对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并结合大学英语课堂现有的授课模式,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通过对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利用对比的必要性及相应措施的研究,不断完善和提升英汉对比在大学英语教学运用中的效果,不仅使学生能够了解并运用中英在词汇、语法、语篇结构等的差异,以更好地进行二语学习,也对教师专业成长、教学任务拓展及英语课堂教学做出一点实例及理论贡献。
任务要求:
按照《英语专业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要求,用英语撰写4000字左右的学术论文,并按中文封面、英文封面、致谢、英文摘要、中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顺序打印装订。
要求结合选题广泛收集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从中找出研究切入点;文章格式规范,表达正确,文字通顺;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论证严密;具有独立见解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切忌剽窃;另需完成与所写论文相关的英文文献的翻译(长度为4500英文单词以上)。
写作过程中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按时按质完成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
起讫日期 工 作 内 容
20171201-20180119 完成选题申报及发布
20180405-20180408 下达任务书和翻译文献
20180411-20180415 提交开题报告
20180425-20180429 提交中期报告
20180509-20180513 提交论文初稿及文献翻译
20180525-20180527 提交论文终稿
20180528-20180531 教师交叉评阅论文
20180601-20180605 完成毕业论文答辩,提交成绩总评
20180606-20180609 核对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