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免费论文 更新时间:11-20 来源:网络
道德教育在不断迈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不管是从内容、目标还是形式上都在远离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担忧。
(一)道德教育内容学科化
自19世纪西学东渐以来,我们一直走在学习西方的道路上。发展至今,“科学”一词早已深入人心。在这样的社会潮流面前,人文社会学科经过不断的分化整合,朝着学科化与知识化的方向越走越远。“全则必缺,极则必反。”在当前的道德教育领域,一个不可忽视的现状便是道德教育正在逐渐背离现实的生活世界。诚实、守信、勤劳、勇敢、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根植于生活的道德情感被归纳为道德教育学科体系内的抽象概念,并借以支撑起这门课的知识体系。观察目前的道德教育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受教育者通过道德教育课程,大多数情况下获得的只是单纯而片面的道德知识,却难以将这些道德观念深入内心。言行不一、知行脱节是目前社会中道德教育的一个窘境。在一份徐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调查报告中,问及公共汽车上是否让座时,选择看到老人、孕妇立即让座的高达83.1%,而认为其他青少年在公共汽车上能够立即让座的只有58.7%。同时,在青少年中,认为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行为高达93.7%,然而自身能够做到从来不随地吐痰的只有0.2%。面对这一种窘境,康钊在其《道德教育的理性回归:生活世界》一文中作了归因分析:“现代道德教育以道德知识及其学科为前提,道德教育远离现实生活,按照学科的逻辑而不是生活的逻辑来构建其体系和设置相应的课程,把道德教育等同于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的传授,片面强调道德教育知识的灌输。”[康钊:《道德教育的理性回归:生活世界》,《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第10期。]当下的道德教育由于过分强调内容的理论性、科学性、系统性,没有现实生活支撑,必然导致受教育者关于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方面的理解的缺失。因为受教育者无法将道德教育的内容在现实层面与之联系起来,他们得到的只是关于诚实、善良、仁慈等“关于道德的观念”,而不是内化的“道德观念”与外显的“道德行为”,终归难以实现理解、接受、内化、践行的蜕变。道德教育在背离生活的过程中,逐渐消解了自身的实践性,是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等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道德教育方式单一化 www.eeelW.COm
近年来,社会上对于教育改革的呼声很高,教育方式的改革也是争论的焦点之一。尽管已经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新型的教育方式,但理论灌输仍然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顾名思义,灌输就是灌注、输入的意思。“这种道德教育模式将道德教育过程看作仅仅是对学生施加外部道德影响的过程,而所施加的道德影响又主要是既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的是学生符合规范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从小学到大学,从数十人到数百人,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面此,很多教师也感到无能为力。因为,教学内容完全是按照学科体系确定的,教师无法完全摆脱当前“主流的”、“标准的”教学方式。在这种以教师讲授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为主的道德教育方式中,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到课堂的讨论,难以实现理想化的师生交流对话。通过理论灌输,学生虽然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观念,但实际上只是抽象的教条的道德知识,不仅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进一步加剧了道德教育中知行脱节的情况。因为其单一化与格式化的教育方式,使道德变成了在课堂上谈论的东西,而不是需要身体力行的东西。即使部分教师渴望创新教学方式,但在各种压力之下,反复权衡“利弊”之后,最终还是回归了“主流”。在走访徐州部分学校的教师时,半成以上的教师认为硬性灌输、讲授抽象乏味、划书背书等不恰当的教学方式是造成学生对道德教育内容失去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并且这种单向的理论灌输教育方式,其单一化和格式化的特点最终导致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互脱离,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其后果是造成学生只求掌握并接受相应的道德知识,而忽视将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
(三)道德教育目标政治化
在我国,道德教育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为历朝历代所推崇,道德与政治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修齐治平”到“内圣外王”均是将道德与政治结合起来,依靠政治化了的道德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上下尊卑关系,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与稳定,竭力调和社会矛盾。在这种道德教育传统的影响下,即使是新中国成立后,道德教育也毫无例外地与政治目标联系在了一起。在带有政治色彩的道德教育中,教师的任务是借助道德教育传播意识形态和政治口号。这种政治化的道德教育忽视个人的发展,背离现实生活,过多地强调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服从关系。道德教育成为阶级斗争和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并且这种手段在文革时期发展到了极致。无以复加的政治狂热与偶像崇拜所导致的是一种恐怖的让人难以置信的群体无意识现象,而它所带来的破坏也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当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道德教育又受到了优先发展经济这一政策的影响,以经济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道德也要让步于经济的增长。很多地方政府对于当地企业的恶意竞争、垄断以及污染环境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无论是道德教育向政治倾斜还是让位于经济,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的道德教育无一不体现了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是在实用主义的误导下,道德教育过多地注重和推崇社会价值,强调社会利益,遮蔽了道德教育中作为个体的生活以及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探寻。实际上,生活是个体生命的经历与体验,是理想对现实的超越,是一个深刻的追求意义与价值的过程。工具理性主义指导下的道德教育,丧失了原本的意义基础,无视人的生命与生活,这种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不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