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免费论文 更新时间:08-25 来源:网络
不可否认,新闻娱乐化激发了受众的最大兴趣,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口碑追捧,以贴近受众、满足受众需求的报道理念创造出了风格独特的新颖节目形式来突破传统的报道模式,带来了新闻传播业务上的新的气象,促进了新闻业务的变革,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其营造了良好的新闻氛围。但是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一把双刃剑,就在如今传媒铺天盖地的娱乐风暴中,我们也不得不惊叹:“对娱乐价值的重视似乎已经渗透到新闻界的每个细胞中……” 。
对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盲目追求,使得我国目前的电视新闻节目一味追求感官刺激,甚至是以低级趣味来吸引观众,而其猎奇式的创新,也使得节目的格调越发低下,最后,疯狂的模仿娱乐节目,更使得我们的新闻节目不伦不类。
综上所述,对新闻娱乐化现象对我们电视新闻产生的促进性作用认可的基础上,我们也不得不正视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要想修正当今的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改变目前这种新闻被娱乐所征服的现状,我们就要清醒而透彻的理解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真正含义。
4.1坚持透过表象看实质,反对盲目追求外表
目前,我国的新闻娱乐化进程还只处在一个发展阶段,它作为一种相对的电视理念和电视操作方式客观存在,并且仍然有着一定的探索空间,如果过分泛滥,冒进发展,一味的“娱乐到底”,丧失了对新闻价值的坚持,就会导致电视新闻雷同、重复,内容以及形式千篇一律, 好像电视新闻娱乐化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境界,而实际只是达到了表象化的娱乐阶段,将这种程度当作已经臻于成熟而不再积极创新探索,只会使新闻娱乐化畸形发展并停滞不前。以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栏目为例,该栏目是一档综合型民生新闻栏目,从开播之日,其收视率就稳坐南京地区收视冠军的宝座。该栏目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同时,并没有盲目的追求外表。《零距离》栏目的新闻排版,永远不会让同一种类型的新闻占据过多篇幅,包括带有娱乐化的新闻。对于本身具有娱乐性的民生新闻,文字记者不会在撰稿时而刻意加工,后期剪辑也不会用过多的画面和特效刻意渲染;而对于传统新闻,《零距离》的记者和制片会找出独特视角,在不破坏新闻内在价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娱乐化加工。整个《零距离》新闻娱乐化最大的亮点,不是单片矫揉造作的加工,不是徒有其表的特效,而是一个带有娱乐精神的新闻主持人——孟非。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没有太多激昂的情绪,针砭时弊的讽刺语言,才是其让众多受众迷恋《零距离》的深层原因。细心的观众一定可以发现,《零距离》的大多数单片都是剪辑不复杂,内容也并不是非常劲爆,但是整个新闻性和节奏却感很强,在主持人的串词和短评中可以一气看完。从《零距离》的成功可以看出,电视新闻只有在保持实质和原味的基础上娱乐化,才是健康并且长久的,过多的粉饰外表,必将是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误区。
4.2坚持新闻价值标准,反对非规范运作的“娱乐新闻”
对于带有娱乐性质的娱乐新闻,如文体新闻、趣闻等,可以采取娱乐方式进行传播和表达,而不可一味采取猎奇来代替创新,以此来博得观众和业界的口碑。适当的变化节目形式,改变以前严肃、刻板的新闻方式不仅是受众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无可厚非,但若认为媚俗化,就一定是贴近受众的“法宝”,那就是混淆了“新闻娱乐化”和“娱乐新闻”的概念。一些严肃的硬新闻,如果也总是倾向于“软化”,那么就会使受众渐渐模糊新闻的真正含义。政治新闻,关系到国家大事、民族尊严,是不能被娱乐被玩笑的新闻,我们应当秉承新闻的严肃性、真实性、客观性。娱乐化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应该是“轻松收看,方便吸收”,而不是不着边际的调侃,娱乐不该被娱乐的事件或人物人其实就是非规范的娱乐新闻。
4.3坚持适度性原则,反对泛滥成灾
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不是不提倡,而是应该拿捏有度。切实地遵循真实性、客观性等新闻传播规律,远离浮躁和低级趣味,这是新闻要把握的娱乐尺度,也正是新闻娱乐化的底线。但是很明显,我们的有些媒体在娱乐尺度的把握上却略显乏力,导致媚俗娱乐新闻时有产生。正如波茨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写道:“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们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物如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在当前的电视新闻中,一些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只满足受众猎奇心理的电视形式,不断出现在荧屏中,而节目本身除了娱乐,不能给受众带来信息传递中的任何功能和效果,远远背离了新闻性质和新闻价值的所在。这样纯粹而盲目的发展娱乐化,并不是媒介发展的长期法宝,更不是正确的,可以长期吸引受众眼球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