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免费论文 更新时间:08-07 来源:网络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家金融机构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积极贯彻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经济增长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上。但与此同时,由于受信贷利差收窄、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外资和跨国银行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推出更加适合客户和市场的产品,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才能保持收入的稳定增长,表外业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可见,加快发展表外业务,这既是商业银行自身的战略问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宏观层面应对措施
在宏观层面上,应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因为利率决定机制和金融市场特征,是表外业务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宏观金融政策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管制比较严格, 这是制约表外业务范围拓展和层次提高的最主要原因。我国执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政策, 这一体制必然影响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务服务领域, 政府的严格限制束缚了商业银行对表外业务的创新, 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多样化、全功能金融服务的需求。这就需要国家以及监管层对我国整个金融体系架构从战略上加以调整,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整个资本市场的建立健全和健康发展、加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建立风险评价体系等等。那么,围绕表外业务,监管层则应具有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远见,适时适度放松金融管制,逐步实现混业经营体制和利率市场化(目前已进行试点准备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在政策上积极扶持和引导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
自2001 年,人民银行颁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以来,监管层陆续颁布了资产证券化试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个人理财等表外业务的多项法规规章,但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创新业务上,依然存在政策空白或者缺乏可操作性,使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寻找不到法律依据和统一标准。因此,监管层应根据金融形势变化及时出台有利于促进表外业务的政策法规,并根据市场发展及时调整政策导向,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稳定透明、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
2.加强外部金融监管协作,转变监管模式,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
一是,国家各主管部门应加强沟通,防止因条块分割造成监管冲突和监管空白,应对商业银行开办表外业务的项目、定价等达成共识,形成统一标准。二是界定表外业务范畴,杜绝表外业务核算的随意性。监管部门必须结合业务性质和实际经营情况对表外业务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统一银行表内、表外业务核算口径。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表外业务的范围,遵循国际惯例,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管理。三是建立健全价格体系。从目前的表外业务收费规范看,规定笼统,可操作性差,很多规定已不适应实际需要,商业银行又缺乏自主定价权,无法形成市场定价机制,在实践中往往因缺乏统一明确的约束造成过度竞争,进而最终损害了银行和客户的利益。因此,各监管部门应互相配合,加强信息共享,尽快转变监管理念,减少行政干预,积极向风险监控防范模式过渡。
3.在现阶段尚处于分业经营的条件下,可通过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鼓励和推进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
美国银行业则数次在放松管制和分业经营之间转换,其表外业务正是在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之时不断扩张并最终形成今日之规模。这一背景与我国当前的金融环境有一定相似性,其发展经验可借鉴参考。美国银行业实现表外业务起飞的重要途径就是兼并收购。由于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全能银行存在的金融环境,但金融控股公司则已开始显示巨大活力并发挥重要影响力,如中信集团、招商集团、平安集团等的成功经验也印证了这一点。对未来中国的商业银行通过兼并收购重新洗牌的预言已在逐步实现。因此,在过渡阶段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整合金融资源,实现规模经济,达到表外业务利益最大化是可行的。在长期来看,全能银行则是混业经营的最高层次,美国正是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意义方大力推广这一战略,我国监管层也应未雨绸缪,将建立全能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终极目标,有步骤有层次有选择地推进。
(二)微观层面应对措施
在微观层面,商业银行可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益经验,以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吸收世界先进银行管理的超前理念,尽快实施经营体系整体改造,通过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和创新业务品种,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1.转变对表外业务的传统观念,加快表外业务的创新型研究,充分认识到发展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意义
尽管国内已有部分银行开始意识到表外业务的种种好处,但受现阶段市场竞争、内部机制以及固有观念的影响,依然对表外业务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如视其为传统业务的附属品进行边缘化,或者单纯作为调整资产负债业务的次生业务。但应对利差不断收窄的趋势,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增长方式,加快收入结构的调整,加快推进综合化经营进程,以较快增加手续费、佣金等表外业务收入。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处于劣势,更应主动积极开发表外业务,以扩大其竞争力。一个能够着眼于未来的银行应是可持续发展的,以发展表外业务来保持和提高市场地位的策略无疑具有前瞻性,随着金融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利率水平的走低,表外业务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21世纪国际银行业重要的发展战略。
2.合理调整表外业务发展布局,顺乎市场和客户的要求,从产品需求、开发设计、推广营销、售后维护各环节全面覆盖业务
一是以服务新兴市场为主导取向,抓住市场机遇,满足各类市场对表外业务的需求。这主要是针对证券市场、基金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因应不断发展、深化过程中产生的需求,为商业银行的介入创造了机会。这需要商业银行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设计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和服务,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跟进,灵活调整业务方向。金融业竞争形势严峻,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争夺优质客户的竞争咄咄逼人,已不允许中资金融机构有丝毫懈怠,要牢记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名言“不创新,就死亡”。
二是以培育和壮大优质私人客户群体为重点,提供全方位服务。这需要商业银行在细分私人客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差异服务。其中,应特别关注中高收入客户,为其提供的产品应多面化,可涵盖证券、保险、基金、债券黄金等品种。不仅如此,对客户还应按照年龄、兴趣、家庭、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估,进一步细化客户的分类,并长期跟踪维护客户,根据客户变化动态调整分类,确定风险承受能力级别,提供与不同层次风险收益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
三是以各类业务相互联动为纽带,实现一体化经营策略推动商业银行综合化服务,向全能银行功能转变。一方面是银行与其他机构和同业之间的联动,如企事业单位、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另一方面是机构业务与私人业务的联动,如企业与本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的服务、私人客户及其未来创业的服务。再有就是着力构建以客户为中心、集中营销和分散营销相结合、品牌营销和产品组合营销相结合、本币营销和外币营销相结合的一体化营销格局。
3.以制度化建设和技术配套为核心,进行表外业务内部支撑体系再造,合理配置资源,理顺机构设置,搭建业务发展平台
一是完善和加强风险控制体系,按照归类管理原则全面覆盖表外业务风险,实现动态监督。既要牢牢抓住国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带来的重大机遇,正确处理好信贷结构调整、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更加注重依法合轨、稳健经营。在扩大信贷投放中,严把贷款准入,加强贷后管理,并对新老发放的贷款(特别是对去年猛增的贷款)进行全面检查,及时纠偏除险,坚守住风险底线。商业银行可参照国际先进银行的风险评估方法建立自己的风险评价体系,首先科学地对表外业务风险进行分类,按照业务特征准确识别风险类别通过系统评估、量化风险系数,定期或实时监测业务变化,动态调整风险系数,根据风险处置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回避、分散、化解风险,最终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二是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垂直管理体系,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商业银行内部应有专门管理机构,全面负责表外业务发展规划、市场准入、市场调查、产品开发、业务指导监督、内部协调等。表外业务管理部门作为决策机构,按照垂直管理分行、横向管理产品线的模式,充分发挥综合管理优势。这种集约型管理方式使内部职责分工明确,成本、支出、利润均透明清晰,有利于减轻基层分支行管理压力,专心从事营销工作,有利于总分行形成上下合力。
三是商业银行应致力于电子网络业务平台,着手开发客户服务系统,利用系统的客户分析功能管理客户动态信息,为产品开发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应集中开发风险控制系统及表外业务处理系统,为风险评估控制和基本业务办理提供技术通道。然后,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披露实践逐步由单一的以纸介质信息披露过渡到以纸张和网络介质并用的新阶段,以实时披露替代定或披露,以个性化信息披露代替通用型信息披露,以复合数据披露代替时务数据披露。
四是人力资源管理,营造智力优势。表外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具有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领域的高技术产业。因而,银行则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创建学习型银行,要掀起一个全行员工人人学习的持久热潮。要实施人才专业化培养战略,培养一批既精通银行业务又掌握复杂技术的高质量人才,建立能激励人才成长和留住人才的新型薪酬体系。通过创建学习型银行,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这一条西方银行是短缺的)、业务优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的金融队伍”,中国金融业长期欣欣向荣、基业长青的根本保证,也是同外资银行展开竞争取胜的根本保证。
4.健全表外业务信息披露制度,加强表外业务透明度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规定,将表外业务特别是风险较大的金融衍生产品在表内确认并在当期损益中确认公允价值的变化应该是对其进行会计核算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表外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对其进行会计核算十分困难,因此目前大多数国家对表外业务仍是以会计披露为主。我国的表外业务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短期内要求在表内确认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地完善。
现阶段仍以表外披露为主,但应对其信息披露的原则、标准、内容及方式进一步规范。如在披露方式上:采取补充报表披露。补充报表是会计报表的附属产物,它是以各类明细表为主,同时包括一些主表中无法体现的信息。西方国家对财务报告中补充报表规范得比较完善,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对于报表附注中没有规定披露的内容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采取补充报表披露。此外,金融监管部门应建立、强化各类表外业务的风险报告制度,要求商业银行增设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报表,统一表外业务会计核算准则,明确表外业务会计核算范围和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加强表外业务的透明度。
5.在员工激励约束机制上尽快与国际接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是以当期帐面收益为主导的传统绩效考核体系, 这容易带来银行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以及对银行资本的大量消耗,基层分支行出于表外业务对存款的分流替代不愿开展这项业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表外业务发展的积极性,应尽快扭转以存贷款业务量考核为主向综合业务考核为主的绩效管理体制,合理布置计划任务,防止“鞭打快牛”的负面效果,并在奖励上向超额者倾斜,对有突出业绩贡献的予以重奖。
总之,中国银行业要充分利用好广大的市场空间和有利的市场环境,把握好难得的国际机遇,保持优良项目,弥补劣势和不足,加快银行创新和海外上市的步伐,在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