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12-03 上传会员:糖糖不爱吃糖
分类:文史类论文 论文字数:13758 需要金币:500个
[摘要]余华作为80年代先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写作过程共经历过两次转变。1990年前后的转变因其与先锋文学的走向相关联而备受关注,一直受到评论家们青睐。该次转型使余华逐渐从先锋的气息中隐退出来,叙事目的不再是冷酷劫杀,而是一种深切的人道关怀。对于苦难的思考也从提刀对待苦难变得具有创作主体的自觉意识。本文将以90年代转型后进入创作成熟期的两篇力作《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为例,通过一系列的苦难书写展示了福贵与许三观一生被苦难包围的命运以及与苦难相处模式的探寻,分析其苦难溯源及表现手法来表现余华的创作特色,揭示出人类在面临苦难时应如何应对。让读者在面对生命、面对生活时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苦难意识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引言-1
一、苦难意识的体现-2
(一)物质条件的恶劣-2
(二)精神遭受的摧残-3
(三)个体生命意识的流失-4
二、苦难意识的溯源-5
(一)个人经历-5
(二)时代背景-5
(三)其他作家叙述方式的影响-6
三、苦难意识的表现形式-7
(一)重复叙事-7
(二)零度情感-8
(三)黑色幽默-9
四、余华小说中苦难意识的价值-10
结语-12
参考文献-13
文献综述-14
致谢-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