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03-15 上传会员:墨宝轩
分类:教育理论 论文字数:16916 需要金币:1000个
摘要:20世纪30年代,沙汀在鲁迅“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指导下积极调整写作姿态,敏锐捕捉生活经验,并对之加以深度挖掘、有效加工,从空间、人物以及语言方面,提升了小说的讽刺艺术,在左翼文坛占有一席之地。在空间安排上,沙汀根据情节巧设开放空间或封闭空间营造讽刺效果,使作品既有广泛的社会洞悉,又能在局部深刻地聚焦民情。在人物塑造上,他针对不同的人物,以恰切的手法倾力探知人物的精神世界,实现了讽刺的多样化,尤其是以知识分子的目光审视黑暗、以人道主义的关怀温暖苦难,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一组生动的巴蜀乡民形象,但因时代思潮影响部分人物仍存在概念化、类型化倾向。在语言使用上,他坚持含蓄朴素的风格,以地方方言和反语等修辞技巧开拓现代讽刺文学的审美领域。
关键词:沙汀; 小说; 讽刺艺术; 生活经验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引 言-4
一、巧设空间增强讽刺效果-5
(一)开放空间:广泛容纳社会信息-5
(二)封闭空间:聚焦化的深度透视-7
二、针对不同人物的多维讽刺-10
(一)对恶霸的暴虐恣睢的批判与讽刺-10
(二)对乡民的愚昧麻木的同情与讽刺-12
(三)对知识分子庸常化的审视与讽刺-14
三、讽刺意蕴与语言形式-16
(一)善用巴蜀韵味的方言-16
(二)活用寓悲于笑的反语-17
结 语-20
参考文献-21
致 谢-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