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09-01 来源:网络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我国创业板的推出是由来已久的,从1999年中国证监会首次表态要设立创业板至今, 2000年的网络危机,其后股权分置改革,再到后来的次贷危机……诸多原因使创业板的推出延迟。即便如此,我国创业板依旧出现在我国资本市场上。 2009年10月23日,我国创业板举行开班启动仪式,首批上市28家公司以平均56.7倍市盈率于2009年10月30日登陆我国创业板。截止目前,创业板已有450家上市公司,市值占深市总市值的21%。创业板的指数也从最初的 986.01飙升至如今的2857.89。登陆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得以迅速扩大公司规模,改善公司经营状况,提高公司利润水平。于是,在盈利水平提高的背景下,公司开始乐意进行利润分配,进行利润分配的企业比例不断扩大。上市公司主要采取剩余股利政策、固定的或可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同时公司所采用的利润分配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例如派现、送股、配股、转增以及各种方式相互结合。但是创业板公司进行利润分配时,选择的分配方式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超能力派现的情况以及股利分配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等诸多问题,制约了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缺乏理论指导。因此,公司治理者在制定股利政策后对股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我们值得去探讨的。
二、研究意义
股利分配政策作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政策之一,是公司在利润再投资与回报投资者两者之间的一种权衡,它关系到股东的现在收益与公司的未来发展,关系到不同股东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进而关系到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一个可以影响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而我国现阶段的股利政策还不是很完善。
股利政策的制定直接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财务特征,并也受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安排的限制;从中观视角来看,资本市场潜在的投资者的偏好也是影响股利政策形成的关键因素;从宏观视角来看,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监管体系也是造成股利政策调整的重要因素。对于潜在投资者而言,科学的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刺激投资欲望;对于公司股东而言,合理的股利政策既可避免控制权的稀释,又能间接降低高税率的影响;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适当的股利政策不仅有利于公司良好形象的树立,亦可激发潜在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对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有着战略性意义。近年来,不同类型的股利政策影响公司股价向不同方向变动。本文从股利政策的类型,同种股利政策不同分配情况,分析上司公司在分配预案公告日前后七日股价变动情况,为公司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和投资者甄选优质公司提供依据。
课题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建立较晚,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管理机制相对国外资本市场不够完善。创业板又是相对沪深A股的一个新兴市场,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方式有一下特点:多样化的利润分配方式,派现、送股、转增等以及各种方式的结合都为上市公司所采用;与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相比,创业板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缺乏连续性与稳定性,制定分配方案具有随意性;创业板上市公司存在“极端”分配,有些公司不分配,有些公司却超能力分配,给企业增加财务负担;近年来创业板上市公司派现比例呈现逐步增长趋势,派现比例占较大比重。
国内外对股利政策与股价关系的研究
1.国外的股利政策理论综述
(1)MM股利无关理论
该理论是由米勒(Miller,1958)和莫迪格莱尼(Modigliani,1959)教授于1961年在《股利政策、增长和公司价值》一文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公司市场价值的高低是由公司所选择的投资政策的好坏决定的。该理论建立在“完美且完全的资本市场”这一严格的假设条件下,该假设包括四个条件:第一,不存在税收负担;第二,信息完备对称;第三,合同完全;第四,交易成本为零。该理论认为,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在没有政府税收和完全有效市场下,公司价值只由公司本身的获利能力和风险组合决定,不受股利政策的影响,即在公司投资决策给定的条件下,股利政策不影响公司的价值,投资者也不关心股利的分配,因为投资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通过股票买卖来创造股利头寸。
根据MM股利无关论的分析,在完全资本市场、理性行为、充分肯定等理想假设的条件下,任何股利政策都会正好被其他形式的融资行为所抵消。企业的价值由其投资决策和盈利能力所决定的,而非决定于公司的股利政策,不存在最优股利政策,每种股利政策一样好。
(2)“一鸟在手”理论
威廉姆斯(Willianms,1938)运用股利贴现模型对股利政策进行研究,形成早期的“一鸟在手”理论。主要代表人物还有麦伦•戈登(Gordon,1959),他认为投资者偏好股利而非资本利得。股东有两种途径获得投资回报,一是获得公司分发的股利,二是通过在二级市场的股票交易获取买卖差价带来的资本利得。对于股东而言,股利收入是已经确定能实现的,而企业留存收益用来再投资获得的资本利得是不确定的,即“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因此该理论认为公司股票价格跟公司股利支付率成正比,股利支付率越高,公司股价越高,公司价值就越大,反之亦然。企业要追求价值最大化,就必须采用高股利支付率的政策。
(3)税差理论
1976年法阿尔(Farrar,1967)和塞尔文(Selwyn,1967)对存在税收条件下股利支付政策是否影响公司价值进行了研究,由此形成了“税差理论”。该理论认为:股利支付率与公司股票价格成反比;股利支付率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正比。一般而言,税收对股利政策的作用是反向的。因为在很多国家,股利征收的税赋高于资本利得的税率,这导致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低税率的股利政策来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一般来说,股利收入的税率较高,与此同时资本利得的税率较低甚至不纳税,而且投资者可以通过继续持有股票来增加资本利得的实现。从而推迟纳税时间,也享受到递延纳税的好处。
(4)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公司经营者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经营者掌握着更多关于企业经营业绩以及发展前景等内部信息。经营者通过股利向外部传递他们所掌握的内部信息,所以股利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手段。经营者通过提高股利分配的方式告诉公司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公司业绩佳、发展前景良好的信息。相反,如果公司经营情况不好,那么经营者将会降低股利支付水平的方式来告知投资者们。此外,股利能够向外部传递公司盈利能力的信息,从而股利对股票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2.国内的股利政策理论综述
我国关于股利政策的研究开始于20世界90年代末,WWW.EEElw.com起步较晚,研究范围非常宽泛,各方面的研究相对独立而缺乏系统性。许多学者往往都是对股利政策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股利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股价)的关系、股利政策的代理问题等。
(1)公司规模
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认为股利政策的制定受到公司规模的影响。吕长江、王克敏(1999)对公司内部因素对股利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会受到公司规模、股东权益、盈利能力、流动能力、负债率等因素的影响。但也有观点认为公司的股利政策制定不会受公司规模的影响,邵军(2005)对我国2001年和2002年A股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司在决定每股现金股利的大小时,其主要依据是以前年度的股利政策和目前的盈利水平,而公司规模并不影响现金股利政策。
(2)盈利能力
李志彤、陈敏(2001)根据假设检验得到了如下结论:现金股利主要受净利润、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等因素影响;股票股利主要受总股本大小、流通比率、每股盈余等因素影响,并与总股本数、流通股比率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每股盈余呈正相关关系;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主要受资本公积、总股本、流通比率等因素影响;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倾向于发放股票股利,而盈利能力较弱的公司则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上市公司通过发放现金股利调节净资产收益率以达标,未来有希望配股的公司倾向于发放股票股利。
刘淑莲和胡燕鸿(2003)采用多元回归对2002年的29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分析,考察了企业特征与每股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发现每股现金股利与每股收益正相关。
(3)股权结构
魏刚(2000)对389家上市公司的1167个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国家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支配股利的概率越高;国家股和法人股股东偏好现金股利,而流通股股东偏好股票股利。
孙晖、徐学丹(2005)以2002年沪深两市A股派现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结构特点是否直接或通过股权融资偏好间接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这一问题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受股权结构特点、股权融资偏好影响显著,上市公司在分红当年己具备股权融资资格时,其股利支付率低;不具备股权融资资格时,其股利支付率高。
(4)公司治理结构
刘星、魏锋和戴玉光(2003)通过研究发现,许多上市的经理会支付适当股利以达到假公济私的目的,公司经理会依据投资机会、国有股比例和总经理所持股份做出股利支付的决策。
吕长江、周县华(2005)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事件研究方法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与股利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司高管人员和董事的薪酬以及董事会主席和监事会主席的持股比例与公司发放现金股利有关。薪酬越高、持股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会支付更多的现金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