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02-24 来源:网络
一、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与意义
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表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德育,即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集中体现我国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政治性质。德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处于引领地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
而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德育课程。这就决定了它在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其他课程所无法取代的。但如何让思政课逐渐与其他德育途径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着德育的引领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研究现状:
从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德育性质出发,现有泰郎平措对于如何《让高中思想政治和德育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以身作则、榜样示范,紧扣教材、渗透德育,形式多样、实践德育;还有曾令国、郭小明《思想政治课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从中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出发,提出了如何发挥思政课的德育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杜宁生、白润仙在《谈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中阐述了思想政治课通过联系实际的方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党无限忠诚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李海臣在《浅议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看德育的作用》中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渠道,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就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课在高中德育中的作用进行了一些探讨。
这些都给我的研究工作奠定了理论前提,但仍在思想政治(品德)如何更好地发挥德育的引领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留下了研究的空间,尤其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地位、课程教材等方面。我要研究的内容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意义: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较大,而发挥德育的引领作用,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品德)课堂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等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紧扣教材、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等策略在教学中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发挥德育的统帅作用,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适应社会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选题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阅读关于思想政治学科课教学论的相关书籍。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第二版)》、《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论》、《中学德育与课程教学论》。丰富对思想政治课程性质、地位等的理解,挖掘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教材的德育性。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使自己的语言更深刻,使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对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筛选、了解理论前沿。
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是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并配合其他德育途径发挥德育的统帅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主要内容:
从我国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各育全面发展的人,其中德育处于引领地位出发,阐述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德育性。以及思想政治(品德)课标、教材如何渗透德育性,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实施中如何做到与其他德育途径结合更好地发挥德育的统帅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部分:我国的教育目的概述及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阐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观点。
德育,即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集中体现我国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政治性质。德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处于引领地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
第二部分:思想政治课程(品德)课程的性质、地位
思想政治课程(品德)课程兼有德育性和智育性。智育性表现在其有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主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有关社会科学基本知识、社会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这些知识都是人类的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掌握这些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
但这些基本理论观点本身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其着眼点和落脚点也在于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它的德育性决定了它在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其他课程所无法取代的。它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能力和觉悟,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积极锻炼身体,热爱参加劳动和实践活动,最终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第三部分:思想政治课程(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
思想政治课程(品德)课程标准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着眼于公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
思想政治课程(品德)课程教材突出思想教育因素,能对学生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方向性、针对性、思想教育性)发挥德育作用。
第三部分:思想政治课程(品德)课程实施
思想政治课程(品德)课堂教学是中学德育课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要把德育性寓于知识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课程(品德)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部分:结论
思想政治课程(品德)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中重要作用总结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条件:
首先,本人在实习期间通过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教学,不断思考如何发挥其德育性,探究更好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认同、内化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并运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认真研读了相关书籍。
其次,指导老师教学经历丰富,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这个课题的研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模式,是我改进自己,提高自我的良师。
最后,国内有很多文献研究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范例。
存在的问题:
由于研究能力不足,理论水平不高,收集、总结文献的能力欠缺,可能导致研究水平不高。仍需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积极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主动请教老师,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四、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期的结果。
能够为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选用更好地突出德育性,思想政治(品德)教材编写更注重突出思想教育因素,思想政治(品德)教师教学更合理地将德育性寓于知识性之中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从而形成德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1]胡田庚著《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9
[2]孟庆男著《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7
[3]刘国胜著《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0
[4]于秋佳,杨彦华著《新编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论文:
[1]杜宁生,白润仙.浅谈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2011.05
[2]李海臣.浅议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德育的作用[J].创新与素质教育报,2011.03
[3]泰郎平措.让高中思想政治和德育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2013.05
[4]曾令国,郭小明.思想政治课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J].教师话题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