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02-24 来源:网络
一、题目说明及其核心概念的界定
游戏是儿童生命本质的体现, 游戏隐藏着教育动因, 内含着教育契机, 因而游戏与儿童的教育及其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成效依赖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那么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主要活动,其师幼互动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本研究旨在研究对现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及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内容的研究。本研究以安县实验幼儿园为研究对象。
对题目中几个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游戏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是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幼儿园游戏活动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严重倾向,这影响着游戏教育活动的效果;教师对幼儿游戏的高控制,影响着游戏教育作用的发挥。在幼儿园游戏活动又分为自由游戏活动、集体游戏活动以及区域游戏活动。
(二)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一线教师和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其动态过程。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教育理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与教育行为相结合的表现。
二、选题缘由及其研究的意义
(一)选题缘由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实现幼儿园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它具有目的性和生成性、双向性和主体性、指导性和暗示性等特征。但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其效果和质量却有着很大差异,原因在于它受到教师素养、互动节奏、环境氛围、组织形式和评价体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此,只有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合理把握互动节奏,立体创设环境情景,灵活运用组织形式,大力创新评价体系,才能整体把握师幼互动的实践策略,促进师幼互动的良性发展。(1)在不同年龄段的游戏中师幼之间的互动发起者又是不同的,每个年龄段幼儿玩的游戏也是不同的,教师在游戏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及所扮演的角色都会影响师幼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了解现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现状。
2.了解在游戏活动中谁是互动行为的发起者及互动内容。
3.提高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
三、研究现状及其文献综述
(一)国内学者的研究
1.师幼互动、师幼关系对于幼儿所具有的意义
我国学者已经意识到了教师与幼儿的行为往来对幼儿的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如罗鸣在《教师与幼儿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中从幼儿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情感化特点出发,论述了和谐的师幼关系将对幼儿社会性观念的初步形成、幼儿口头言语能力地发展、幼儿个性的发展以及幼儿智力的初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姚铮在《幼儿园人际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中从对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分析入手,将幼儿与教师的关系视为幼儿园人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了师幼关系对幼儿社会交往方式的促进或促退的影响。指出,如果教师把幼儿当作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就会与幼儿建立起和谐、平等、互相依赖的师幼关系,进而帮助幼儿建立起安全感、归属感,促进他们与他人、与同伴的正向交往,反之则不然(3)。庞丽娟在《幼儿教师的期望和幼儿发展》中以皮格马利翁效应作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教师的期待”这一隐性教育力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对皮格马利翁效应机制的分析,揭示了幼儿与教师在教育进行中各自内隐的心理运作过程以及双方之间外在的行为交互作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着眼于幼儿教育实践的革新,进一步对幼儿教师在与幼儿互动时“如何是使积极对待”、“如何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正在被期待着”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4)。
2.我国师幼互动行为的
项宗萍在《从“六省市幼教机构教育评价研究”看我国幼教机构教育过程的问题与教育过程的评价取向》中指出,在我国目前师幼互动中教师指向幼儿的行为以纪律约束偏多,幼儿自由活动的余地小;师幼互动内容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轻视对幼儿情感与社会性方面的培养(5)。李生兰在《中澳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比较》中认为我国的师幼互动行为还存在以下一些特征: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互动多于游戏中发生的互动;教师与集体幼儿的互动多于教师与小组幼儿、教师与幼儿个体的互动;在师幼互动进程中教师多以指导者角色自居,缺少同伴式的参与性活动;教师指向幼儿的行为中对幼儿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留给培养幼儿自理、自立能力的机会非常有限;教师过分重视模仿、范例的作用而忽视幼儿的自我表现(6)。
3.我国师幼互动已有相关成果
“九五”期间,卢乐珍教授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幼儿园教学、游戏中的师幼互动研究”项目(9)。
1999年,刘晶波博士从考察与分析师幼互动状况入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目前幼儿园中师幼互动行为状况进行了探讨并发表了《国外学者关于师幼互动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10)。
2000年后,刘晶波博士对师幼互动从哪些角度进行了哪些研究进行梳理。
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霍力岩对促进幼儿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1)。
2007年,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郭芸芸发表了《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调查研究》,对师幼互动内容进行了研究。
2012年,南钢,郭文霞在基础教育期刊上发表了《论师幼互动》,对师幼互动的特征、影响因素和实践策略进行了论述。
而且近年来,对师幼互动问题的研究比较关注。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
1.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事务性关系,而是带有明显的情感性特征;幼儿所经历的师幼关系状况对幼儿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拉古兹说过“教育是由复杂的互动关系所构成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家罗杰斯(C.R.Rogers)也说过:“现代教育的悲剧之一,就是认为唯有认知学习是重要的。”(12)他认为,只有在“整个人”(包括认知、情感、信念和意图等)都参与学习时,学习才会真正发生。
2.师幼互动模式
众多关于师幼关系模式的研究表明,现实中师幼关系存有许多种模式,并且不同的幼儿与教师间结成的师幼关系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斯拉夫(SROUFE)和他的同事们认为即便是受过较高层次专门训练的教师与同一班级的单个孩子结成的师幼关系也有一些鲜明的类型区别,具体表现为:温暖型、参与型、支持型、冲突型、控制型(13)。皮恩特(PIANTA)认为以教师指向幼儿的情感与行为两个维度将师幼关系分为两种模式:积极的关系与有障碍的关系(14)。布罗菲(BROPHY)遵循相同的研究视角,也有将师幼关系分成四种类型:亲近型、关心型、漠不关心型与拒绝型。从幼儿角度出发,根据幼儿在互动中的情感表现与行为方式将师幼关系分为安全型、依赖型、积极调适型与消极调适型四种(15)。
3.影响师幼互动因素
国外研究者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影响师幼关系的第一位因素是幼儿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如幼儿的气质倾向、行为特征与幼儿早期的人际关系经历等多个方面。认知学习理论家奥苏贝尔(D.P.Ausubel)说:“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16)他认为,任何新知识,如果与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没有联系,没有已有的经验作为落脚点的话,新知识是不会引起兴趣而被吸收的。除幼儿的自身特征以外,研究者们发现,师幼关系还受教师自身的特征、师幼互动行为的外部特征与师幼互动所处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受教育水平程度并不是显著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教师特征中对师幼关系状况有重大影响的是教师的反省能力。而影响师幼关系的客观环境,国外学者的研究涉及到的研究课题幼儿园班级的规模、教师和幼儿人数的比例等方面。教师与幼儿人数的比率越低,班级规模越小,教师与幼儿间形成安全依赖的可能性越大。此外还有教师人选的稳定性也是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17)。
四、研究内容、重难点及其论文框架
(一)研究内容及其重难点
本研究将着重对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进行调查研究,致力于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了解现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现状;第二,了解在游戏活动中谁是互动行为的发起者;第三,提出建议提高师幼关系及教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灵活定位的能力。
(二)论文初步框架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1.自然观察法
2.案例分析法
3.访谈法
二、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四、建议
五、研究方法及其研究进度
(一)研究方法
1.自然观察法:本文所采用的观察类型为非参与性观察,即观察者不介入观察对象的活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
2.案例分析法:在游戏活动现场搜集师幼互动的相关案例,真实再现当时师幼互动的情景,通过展示、分析案例,进而展开深入的反思,试图把握师幼互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为本研究的事实性依据。
3.访谈法:本研究主要是非正式访谈,主要是在观察空隙,教师没有出现任何参与幼儿活动的行为时进行,一般是和教师进行随意的聊天,获取更多信息。